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如何规范我国收入分配秩序需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确保收入分配更

初次分配的规范分配体制的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是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分配,初次分配差距过大,很难通过再分配来得到平衡。在初次分配中,如果由于要素的非市场化及行政干预,使得有能力通过非市场方式

初次分配的规范分配体制的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是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分配,初次分配差距过大,很难通过再分配来得到平衡。在初次分配中,如果由于要素的非市场化及行政干预,使得有能力通过非市场方式获得要素的人轻易地攫取社会财富甚至于利用公权掠夺社会财富,这些情况要得到有效的矫正,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通过政府转型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为每个要素所有者提供足够的物质刺激和激励动力,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推动经济增长。

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个人收入抑制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并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首先,这种收入抑制机制既不利于经济转型,又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应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增加职工工资;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尤其对人力资本集聚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性企业和教科文等单位,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上应予优惠或变通,以增强其创新能力;对普通员工应利用“劳动法”实施的契机,保护其正当权益,逐步提升其工资报酬水平;职工工资增长、劳动者报酬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应高于经济增长率,以鼓舞广大劳动者创业创新的士气与信心。其次,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督。健全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规范职务消费;严厉打击贪污受贿行为,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惩处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形成规范的按经营绩效确定收入的分配机制。再其次,加强对垄断行业等的收入监管。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对垄断性公共服务行业,应推行价格听证制度,使其利润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和执法管理部门,应加强作风评议和舆论监督,健全投诉和举报受理机制,坚决纠正各种非法牟利行为。最后,完善资源性行业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矿产资源有偿出让制度和相关利益分配机制,让国有资源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再分配的规范公共财政的调节与监督功能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承认并接受建立在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生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比较利益差别基础上的自然收入差距或者称为理性差距,这种差距是符合经济增长规律和要求的。政府再分配职能无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收入分配和贫困状况,成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充分运用于缩小差距的手段。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这两个途径来实现的,税收的主要对象是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群体,政府通过这两个手段进行收入再分配发挥的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通俗地说,就是“抽肥补瘦”的作用。

就再分配的角度而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重点首先应改革公共财政体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结构,发挥公共财政在再分配领域的正向调节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往往造成两极分化,收入差距过大,而公共财政着眼于社会平衡,对收入差距起调节作用,防止贫富悬殊酿成的社会冲突。完善的社会保障具有保障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

大力提倡和引导三次分配激励机制的建立

三次分配又称道德分配,这一分配的程度高低,将反映社会的道德水平、价值观念和和谐程度,它与前两次分配的最大区别在于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都是依法分配,带有强制或准强制的性质,而作为道德分配的第三次分配则应遵循自愿的原则,政府只能提倡和引导。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还需要大力提倡和引导三次分配,完善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机制。在全国政协十届十次常委会上,有委员提出通过营造慈善事业机制扩大三次分配的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提案。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富人对社会的贡献,可重塑富人守法公民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可部分缓解处于社会窘境贫困者的生活状况,是前两次分配的有力补充。但令人遗憾的是,三次分配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这就要求政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思想舆论引导,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对于先富阶层,教育和引导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把积累的财富用于投资和发展,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资助慈善事业;对于困难群众,引导和帮助他们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同时,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引导和组织社会各阶层关心和救助困难群众,推动形成各阶层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杨灿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慧芳,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杨灿明 郭慧芳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