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安进城务工青年学校校长王元成的脑海中。那就是,受当前户籍及教育制度的束缚,本该在校园里安心读书的众多农民工子女,却被迫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即便有些孩
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安进城务工青年学校校长王元成的脑海中。那就是,受当前户籍及教育制度的束缚,本该在校园里安心读书的众多农民工子女,却被迫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即便有些孩子能幸运地在城里读完小学和中学,高考也是一道坎。
进城农民工子女何时走出户籍藩篱?王元成陷入了困惑之中。
“我进城了,孩子却被挡在城外”
与王元成相识已经整整15年了,那时他刚刚从农村踏进山东的泰安城。从为别人打零工到后来自立门户创业,开小吃店,开电脑公司,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又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记者见证了他的发展历程。不过在向城市人转变的过程中,王元成一直保存着最原本的想法: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工。
正因为此,这些年来,王元成一直为农民工问题跑前跑后。他说,他对农民工的感情非常深,对农民工这个群体也非常了解。
3月10日晚,当记者在山东代表团驻地见到王元成时,没来得及寒暄,他便迫不急待地向记者诉起了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子女的伤害。王元成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孩子上学不受歧视,他花了1万多元钱为孩子买了个地方城镇户口。提及原因,他说:“当时孩子要上幼儿园,我去给孩子填报名表的时候,填的家庭住址是‘山东省宁阳县城关镇大屯村’,老师用异样的眼光看了一下孩子。实际上从老师的眼光里我感觉到,城里人和乡下人确实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当时自己在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出‘巨资’给孩子买了城市户口。”
“我进城了,自己户口无所谓,但总不能把孩子挡在城外吧。买户口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城里上学,不让孩子受歧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说这话时,王元成的眼里含着泪花。
王元成告诉记者,他有不少亲友在城里打工,他们的孩子就在城里出生,在城里上学,可是快到高考了,却被告知,要回到老家报名参加考试。孩子有很多不理解——我在城市里待了18年,为什么还要跑到偏远的县城考试?并且,现阶段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差异很大,返回户籍地参加高考,就面临着教育内容的衔接问题。这一人为困境,使他们的未来依然难以摆脱父辈们飘忽不定的命运。
王元成不无担忧地认为,因为户籍而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也可能会造成一些大的心灵创伤。他畅想道:让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再像我们一样,由于户籍制度的不便利或者是不公平而带来各种各样的损失和不便。
早在2004年,王元成曾经呼吁我国制定《公平教育促进法》,他在建议中写道,孩子本身没有错,他们不懂什么户籍政策、户籍制度,但为什么同在蓝天下,城里的孩子可以上好的学校,而农民工的孩子只能去打工子弟小学。王元成说,“我担心,孩子从小就感受到这种不公平,会不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伤痕,这样的影响,会持续几十年难以愈合。”
“给外来孩子一个平等的受教育权”
在户口的管理上,王元成说:“不应该造成这么多不公平。作为管理者,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公平,让公民、群众更方便,而不是人为地设了这么多障碍,设了这么多条件,设了这么多门槛。”他盼望国家能够早日把户籍制度的改革推进,让所有的孩子上得起学,让所有的因为户籍制度带来的不公平能够消失。
就在今年两会前,上海出台了户籍新政,由准入制改为条件制,符合这个条件的可以正式落户,这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王元成对此举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心存忧虑。“上海等城市所实施的户籍松动政策,对农民工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因为这些地方落户所设置的门槛太高,很多的农民工兄弟压力很大。”
令王元成欣慰的是,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问题上,这几年国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特别是这一次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让人感动: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里,由当地政府承担他的学习,承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王元成说,政策出台了,关键是怎么落实实施?不收学杂费,但有些学校会“适当”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这些数额动辄三五万元。“农民工兄弟本来衣食住行都已经比较困难了,孩子上学要拿几万元交所谓的赞助费,谈何容易。”王元成深表忧虑。
“不过,让所有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一种方向,一定会实现的!”王元成坚定地告诉记者。
作为农民工的代言人,在此次大会上,王元成还提交了《关于在全国设立公益性农民工夜校的建议》、《关于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建议》以及《关于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建议》等。
“为农民工利益鼓与呼,这是我的责任!”王元成说。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农牧区孩子欢乐度暑假
-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的人口红利
- 超八成随迁子女就读输入地公办校18个省区市今年将解决
- 如今,乡下人对城里人这样说
- 公安部:到2020年形成新型户籍制度
- 第一代农民工“超龄”养老困局凸显
- 公共自行车咋成“没娘的孩子”
- 农民工与大学生:收入高低谁决定
- 加拿大:家长为孩子攒学费宜早不宜迟
- 安徽: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全程“绿灯”各级财政将其纳入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