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国家真正欢迎民营资金进入医疗领域是在2009年国务院启动的新一轮医改之际。在此之前,很大一部分社会力量要想进入医疗行业发展非常困难。尽管这次政策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但在业内人士看
促进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
国家真正欢迎民营资金进入医疗领域是在2009年国务院启动的新一轮医改之际。在此之前,很大一部分社会力量要想进入医疗行业发展非常困难。尽管这次政策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仍将拓宽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门槛。
北京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郭波表示,“看病难、看病贵”的存在实际上是供需不平衡导致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办医领域,鼓励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大大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医改方案重要参与者之一顾昕表示,长期不利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是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社会公益性不足的原因之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动员全社会更多的资源进入医疗领域,努力把医疗卫生事业转变成为吸引青年才俊的强大磁场,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配置。
他还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过于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不在于政府投入不足,而是缘于政府极力限制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如果放松管制,那么大量社会资本就有可能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兴建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这样,原本流向这些地区的政府资源就可以节省下来,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农村、边疆和其他最需要的地方。
“政府财力永远是有限的。放松管制,促进民营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发展,正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化、均等化、公正化的必由之路。”顾昕说。
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新医改方案从去年出台已逾一年,这次《意见》出台能否加大释放民资在医疗市场比例,业内人士表示还要静观其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秘书长赵淳指出,国家虽然表示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但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足。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在政策的密集支持下,我国民营医疗将迎来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应保持谨慎的乐观。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有些政策依然多流于表面。
首先,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仍然缺乏实质性的支持,在一些准入机制、税收优惠、银行贷款方面都不能享有公正的待遇。
其次,民营医疗机构同公立医院相比缺乏人才。虽然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其薪酬、待遇等方面可能要优于公立医院,但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大多都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缺乏一些中年医护人员,而这些中年医护人员往往是医疗机构中的骨干力量,这种人才的瓶颈也限制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除了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之外,民营医疗机构也要正视自身的问题,弥补自身在人才、形象等方面的不足,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医疗事业中来。近年来,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为了快速获取利润,不惜以虚假广告的方式欺骗消费者,民营医疗机构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老百姓一直以来对民营医院的成见也让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步履维艰。
保证公平是关键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在逐步努力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具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卫生部新闻办发言人邓海华日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加强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关政策,相信不久就会出台。”他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这当然也包括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邓海华介绍,卫生部2005年明确要求过,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于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上要加强监督管理,要求把各地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院管理评价范围,切实规范民营医院的诊疗活动和执业行为。2009年,卫生部把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纳入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每个省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对民营医疗机构加强督导检查。
“对民营医院的监管方面,卫生部有明确要求,地方在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邓海华说。
政府在监管的同时加强服务,努力破除政策壁垒。对此,河北省某民营医院院长成伟告诉记者,一旦相关配套措施出台,民营医院的春天就要来临了。“因为没有与公立医院一样的公平的职称评定考核平台,我的医院很难留住三四十岁的医生。年轻有为的医生都愿意到公立医院去工作,严重影响了我们医院的发展。而高额的税收也让我们的经营举步维艰。所以,这次政府说让民营医院享受到与公立医院一样的职称评定和税费优惠政策很让我期待。”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要保证公平竞争的环境,应该逐步努力让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具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包括不仅享有同等的免税政策,而且在基本药物价格补贴、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投资、医保定点资格和医技人才培养和交流等方面,否则民营医院无法对公立医院形成竞争压力,无法产生“鲶鱼效应”。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京津以“交通、医疗、教育、通信”破题公共服务一体化
- 三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 下批试点向西部倾斜
- 全国社保基金预算“细账”公开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等具
- 新疆支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再加力
- 北京幼儿园年内抗震加固 公立民办资金来源不同
- 经济学家:民营企业第三次创业的时代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