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亩观光蔬菜基地,依托清泉水库建起的烂泥湾休闲农庄,芳香四溢的百果园,青山绿水中的神九堰土家民俗风情园……3年前的落后乡镇——灵泉镇,如今已成为湖南乡村旅游第一镇。这是湖南津市农业综合开发
本报讯 200亩观光蔬菜基地,依托清泉水库建起的烂泥湾休闲农庄,芳香四溢的百果园,青山绿水中的神九堰土家民俗风情园……3年前的落后乡镇——灵泉镇,如今已成为湖南乡村旅游第一镇。这是湖南津市农业综合开发带给我们的一道风景。
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中,津市通过科学规划、规范运作、质量把关、跟踪问效等,环环相扣,科学精细做优农业综合开发文章。
科学规划。在项目设计之初,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相结合,以农业综合开发平台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实现项目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项目区产业发展特色,实行倾斜开发、重点扶助,拓展农业开发项目综合效益。近年来,该市实施的保河堤中南村、渡口新湖村、灵泉同兴村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完工即显现出巨大的拉动效益。
规范运作。从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到项目质量监督、后续管护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投资评审、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流程操作。通过程序控制,使制度全面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建设公开、公平、公正。
质量把关。质量是项目的生命。该市选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理,项目施工关键环节须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邀请项目区群众代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监督工程质量。在施工期间,农开办全程督导工程建设,把好质量关。
跟踪问效。为将项目做实做优,津市建立并落实了三项制度:一是保证金制度。与各施工方分别约定了10%至15%的质量保证金,确保工程交接过后,因施工方原因出现的瑕疵及时得到整改。二是项目管护制度。与项目单位签订管护责任状,建立管护奖惩制度,确保项目工程管理到位,尽量延展项目寿命。三是项目回访制度。农开办相关负责人每年到项目区回访2次以上,根据回访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挥最大效能。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世界银行贷款青海西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谈判完成
- 中央文化企业数字资源库项目资本预算申报启动
- 新加坡开展大规模太阳能项目试验
- 增值税制度:从扩围走向全面改革
- 六安:破解民生工程“管护难”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 北京强化7条措施稳房价 不接受政府引导项目暂缓上市
- 河南启动基本科研费制度试点
- 欧洲最大潮汐能发电项目开建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