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楼市调控再发重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主管 沈洪溥 博士

最近几年,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试图解决房地产领域的种种问题。但要全面彻底解决问题,不能寄托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理想。饭要一口口吃,问题要一层层揭开,多年来累积的矛盾也要一步步化解。一周以来,

最近几年,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试图解决房地产领域的种种问题。但要全面彻底解决问题,不能寄托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理想。饭要一口口吃,问题要一层层揭开,多年来累积的矛盾也要一步步化解。

一周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接连面对数个重磅消息:先是房产税,重庆、上海开始试点;再是“国八条”,又号称是“史上最强调控”;之后是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的政策出台,以及温州宣布将以房价收入比来考核干部绩效……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楼市是否面临长期拐点?可想而知,社会各界又将掀起新一轮口水战。

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政策是否改变了供求结构?答案并非那么乐观。日前政策基本上都是在抑制需求,和以往的历次调控没有根本区别。由此可得,指望房地产市场从此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或许短期内还难以实现。

特别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政策基点都宣称要“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或者“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但迄今关于什么样的房价叫做合理,多快的涨速才需要控制,并没有公认的标准。普罗大众、各色人等,对房价的承受力是不同的,因此,要点还在于根据需求结构,适度地调整供给结构。这就需要国土、住建等部门多从调整房地产市场供给的角度想办法,不能仅仅依靠收紧信贷、控制购买资格这类办法来治疗市场痼疾。

现在最流行的楼市对策叫做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但是,按照现在的保障房计划,从实施到最终房子盖成,再到最后合理、平稳地分配出去,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所谓“远水不解近渴”,效果如何,不宜估计得过于乐观。以保障房建设一条线来考核地方政府,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在保障房领域确实狠下工夫,但是房地产市场其他层次却依然如故,这不利于系统地解决整个市场的弊病。

我国经济从房地产市场的乱局中脱身是必须的,这是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结构调整的必然。多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依赖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市场各类主体联手,已形成近乎“吸星大法”的魔力。而各地经济决策者不少也是沉浸其中,对其拉动GDP的思路也已固化,造成整个宏观经济的成长素质日益下降。及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多数人才意识到,外需萎缩之后,内需的消费率竟然已经连续10年下降,所谓经济奇迹本质上正在成为难以为继的投资奇迹。

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试图解决房地产领域的种种问题。但要全面彻底解决问题,不能寄托于“毕其功于一役”的理想。饭要一口口吃,问题要一层层揭开,多年来累积的矛盾也要一步步化解。

特别是,在放弃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思路的同时,也要注意厘清政策工具的作用界限。比如房产税,本质上是收入分配的工具,不能被视作打压楼市价格的利器;房价收入比本身是国际通行的指标,但放到中国,因为统计口径存在的差异,可能无法完全当做一个客观公允的考察标杆,更不适合据此来考核地方各部门的业绩。

总而言之,楼市调控是一门重要的功课,一次次重来,相当于时时温习,是个可以理解的过程。不过,在一次次温习之中,有关部门政策设计者也需检查以往的错漏之处,不宜一味在需求管理上打转。

需要再次重复的是,化解我国楼市困局、危局,不在存量房税收方面做文章,忽视货币投放的纪律性,乃至不能为过剩的社会资金寻找几条靠谱的出路……都可能导致楼市调控组合拳不是那么给力。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