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重视一下农村“小路”

春节开车回了位于豫北某县的老家。没想到的是,一下高速公路就晕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曾经熟悉的县城两年间已“人是物非”,最后还是通过电话被导航到了家。家人说,现在县城扩展得可大了。后来走亲访友的时候,

春节开车回了位于豫北某县的老家。没想到的是,一下高速公路就晕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曾经熟悉的县城两年间已“人是物非”,最后还是通过电话被导航到了家。家人说,现在县城扩展得可大了。后来走亲访友的时候,笔者对于县城之大有了亲身体验:原来位于县城周边的两个乡已经被纳入城区,两个距离县城10公里左右的乡成了新的“郊区”。

与县城扩大相适应的是,道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还有环城路环绕其间。笔者发现,这些道路都很宽敞,不少还是双向8车道,两旁排列着高高的霓虹灯架,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位老家的朋友津津乐道地介绍起了这些年来县里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大手笔”,最后还毛遂自荐要当向导,请笔者乘车兜风,一睹县城的新变化。的确,驾车行驶在这些宽阔的大道上,感觉特别拉风。笔者一时很难相信,一个县城在不长的时间内居然能够如此大幅度地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对于家乡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但遗憾也接踵而至。

按照老家的风俗,大年初一吃完早饭要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走的基本是田间路。坟地虽然不算远,路途却可以用“艰辛”来形容。“艰辛”到什么程度?不夸张地说,一出村,就没有一条真正像样的路,甚至没有路,只不过这里曾经是路。对于这里的田间路,笔者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脑海中印象很深的是,这些路光滑整洁,大车小车走起来都很安全舒适。但现在,有的坑洼不平,不时还有坚硬的石头露出地面;有的干脆被复垦并整合进旁边的地块中,种上了庄稼;有的成了灌溉庄稼时用的垄沟。笔者的感受是,整个田间路已经支离破碎、不成体统,或者说,干脆已经被废掉了。究其直接原因,主要是无人负责管理和维护,造成道路被肆意侵占和破坏,就连行人行走都很困难。乡亲们表示,这样的道路对于生产生活造成的不便可想而知。

笔者还发现,与前几年相比连接各村之间的道路情况也在恶化。到一个距离本来并不远的村,很多时候都要绕远才能到。

经过近年来的大手笔建设,我国的道路交通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从北京到笔者老家,铁路上有动车,汽车跑上了高速,千里之遥仅需数小时便可抵达。高铁也在加紧建设,建好后据说只需1.5个小时。县城周边的道路也日新月异,向城市看齐。但是一到乡镇和农村,似乎成了另一个世界。

城乡道路状况的差异,成了写在大地上、刺眼的城乡差距的新体现。问题在于,乡镇和农村的道路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直接相关。“要致富先修路”嘛。

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一方面,一些地方片面的政绩观在背后作怪,官员们惯于做表面文章。另一方面,我国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对于农村,包括道路建设和维护等公共服务问题重视得不够,农村公共产品短缺问题加剧。这是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一大障碍。

最近,小农水建设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大转折和深化。从笔者经验看,道路建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过多注重建设干道这样的“动脉”,忽视农村道路这样的“毛细血管”的现状。毕竟,血液只有通过毛细血管才能实现其通达全身的目标,人的健康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我们不仅要重视国家和城市的“大路”,也不能忽视乡村的“小路”。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易锋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