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一名“穷管家”的生财之道——记黑龙江省明水县财政局局长孙玉林

4年时间,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对上争取资金翻了三番,1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这里,10多户小型企业变成重点企业,8户重点企业培植成龙头,“全省十弱县”后发赶超……每每提及这些,黑龙江省明水县人总会想起上任4

4年时间,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对上争取资金翻了三番,1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这里,10多户小型企业变成重点企业,8户重点企业培植成龙头,“全省十弱县”后发赶超……

每每提及这些,黑龙江省明水县人总会想起上任4年多的县财政局局长孙玉林。

保吃饭、保运转——破题之作

明水县是黑龙江省“十弱县”之一。2006年10月,42岁的孙玉林被组织调任为明水县财政局局长。

在许多人眼里,财政局长这个位置绝对是个“肥缺”。然而,孙玉林走上这个岗位时,丝毫没有体会到当“财神爷”的感觉,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到任之前,孙玉林先后担任过县水利局党委副书记、体改委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等职,丰富的阅历使孙玉林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面对专业性较强的财政工作,自己还是感到了些许压力。”孙玉林坦言。

然而,更大的压力还不是这些。在他上任前的2005年,明水县财政收入仅有4300万元,财政入不敷出。上任伊始,又恰逢工资改革,需上调工资,这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有的3个月没发,干部职工津贴补贴更是无法兑现,用于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几乎是零。”孙玉林回忆说。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要保证,各项重点事业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要建设,财政供养人口要吃饭,但财政局长“难为无米之炊”。每每想起这些,孙玉林感慨不已。

关键时刻,孙玉林和新班子横下一条心:越难越要挺身上战场,上了战场必须打胜仗。

为了尽快适应财政工作,扭转财政工作的被动局面,白天,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掌握财源建设和财政管理第一手资料,并虚心向“老财政”请教;晚上,他悉心研读有关文件和财政专业书籍,学习财政业务知识。短短几个月,他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财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孙玉林面临的最大考验。

为此,孙玉林主动跑到省财政厅求援,实事求是地汇报了明水财政的实际困难并争得了省财政厅的理解和支持,从国库处一次性借到了3000万元,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一鼓作气,干了多年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孙玉林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导演了一幕“财政大戏”:他四处奔走,主动协调各部门认真研究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投资趋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资金、跑项目,变财政部门一家跑,为各部门共同跑;变财政局长一人跑,为全局上下一起跑。正是靠着一股拼劲、闯劲,赢得了省里主管部门的认可,最终把一些大项目投放给了明水。

在孙玉林的“导演”下,明水县对上争取资金突破1000万元的部门,由2006年的3家增加到2010年的13家;全县对上争取资金也由2006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7亿多元。

招客商、引资金——生财有道

明水县财政的出路在哪里?在孙玉林看来,财源建设是财政收入之源、振兴县域经济之本,不抓财源,财政局长就“难为无米之炊”。

生财要有道。孙玉林根据本县实际,提出了招商引资企业在税费收取上,地方留成部分查实征收后,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支持,所得税执行国家老少边穷地区税费减免政策;尤其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能缓则缓,能免则免,实行零收费。

明水化工厂已经停产多年,县委、县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却一直启而不动,启而不活。如何变废为宝?孙玉林在经过苦思冥想后,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提出了“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活存量”的思路,采取先股后破再售或送的方式,实现企业闲置资产全部盘活。

富康化工有限公司计划在明水化工厂原址投资建设1200吨左磷右胺盐项目,但明水化工厂累计债务达1.35亿元,资产80%被抵押或扣押。为盘活这部分资产,促成项目合作,孙玉林提出采取先股后破再售或送的方式,既盘活了资产,又引来了项目,从而实现双赢。

4年多来,通过孙玉林献计献策和他的直接参与下,10余户省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明水县,为财政增收8000多万元。

抓大户、育龙头——兴财有路

孙玉林给自己和副手这样定位:财政局长绝不是老会计、老管家、老账房先生,而应该是懂经济的行家,是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精通现代管理知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专家。他常说,聚财的根本是生财,培植稳固的后续财源,才能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孙玉林有他的兴财之路,那就是“放水养鱼、取之有度”。为确保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孙玉林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龙头”的举措,有效培植后续财源,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发展。4年多来,在他的帮扶下,10多户小型企业变成了重点企业,8户重点企业变成了龙头企业。

格林公司是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明水县财源支柱企业。2008年末受金融危机冲击,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孙玉林跑到金融部门,帮助企业争取到了500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难题,使企业实现了正常运转。2009年上半年,格林公司的产品滞销,效益再次下滑,孙玉林又与县领导一起跑省进京,协调资金,使企业再次渡过难关。当年企业实现税收4000多万元,同比增长51%,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2%。

“帮企所需,扶强壮大”,孙玉林不仅在关键时刻把企业“扶上马”,还在企业困难时“送一程”。永凯化工有限公司原有的岩石炸药和震源药柱两个产品市场竞争乏力,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及时注入资金370万元,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上了一条乳化炸药生产线,使开发出的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3年来,该企业共上缴税金2000多万元。

龙头企业稳固了,财源就稳固了。4年多来,明水县财政收入记录年年被刷新。全口径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5002万元,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48.7%。

严支出、重监管——理财有方

聚财难,理财更难。为了使财政资金一分一厘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确保资金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孙玉林大胆改革,推陈出新。

首问责任制、过错追究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被引进财政管理中,“资金分配与纪检监控”双轨制也在明水县财政局诞生并实施。

为杜绝“吃空饷”现象,孙玉林在全省率先建立指纹档案库,实行信息化管理。此项技术的导入查出了死亡吃缺、离岗吃缺等5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对象78人,一年可为财政堵漏200多万元。

为强化资金和经费管理,孙玉林积极开展决算审查工作,仅去年就对40家单位的财政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评审,审减资金350多万元,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孙玉林经常带领有关股室深入乡镇、部门和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年多来,他们取缔小金库26个,上缴国库资金850万元。

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能花,该花的一分不能少,这是孙玉林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双兴乡养老院房舍危旧,已经不适合老人们居住。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孙玉林多次到省财政厅寻求帮助,为双兴乡新建标准化养老院赢得了资金支持。如今,这所养老院已经成为全县条件最好的一所乡镇养老院。

抓班子、带队伍——管理有法

作为财政运转的心脏,财政部门要负责把新鲜血液及时输送给经济运行的各部分肌体,这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大计。如何使这颗心脏充满活力、坚韧有力地跳动?

孙玉林管理有法:抓班子,带队伍。他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委会和局长办公会,研究全局性的工作,广泛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做出科学决策。

“抓好班子,带齐队伍,首先自身要过硬。”孙玉林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他善于学习,4年来撰写了10余篇财政研讨文章。在采访时,明水县财政局的许多干部职工都说,孙局长几乎是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孙玉林带头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对来访人员做到“五心”服务,即:接待来访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帮助基层贴心,听取意见虚心,改进工作诚心。

作为一方“管家人”,孙玉林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调查了解人民生活生产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4年来,在他的组织和引导下,财政局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达30多万元,他本人从不多的工资和奖金中也累计拿出1万多元。

2006年以来,明水县财政局连年在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先后荣获全县“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活动最佳单位等荣誉;孙玉林本人也先后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劳动模范、十佳公仆等称号,前不久又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采访结束,走出明水县财政局办公楼,蓦然回首,一行大字再次映入记者眼帘:“心系百姓,海纳百川。”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解希民 初志国 王业伟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