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养老模式——访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左焕琛

“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再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0%以上,每3人中有一位老人。建议政府尽早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的养

“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17%,再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0%以上,每3人中有一位老人。建议政府尽早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左焕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居家养护是指指老人家庭养老,社区提供上门服务。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各街道将居家养老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联手搭建平台,共同组建社区养老护理员队伍,通过政策和财力支持,充分用好外来养老服务资源,培训和管理由政府“买单”,上门护理服务由个人出钱,有条件的城市可对特定老年人群体另行发放护理补贴。

社区养护主要形式是社区老人日间照料机构。政府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并在社区平台上充分挖掘各方潜力,集聚闲置场所、陈旧业态等各种社会资源,通过资产置换、调拨、调剂、资金补贴等途径,进行合理调配和整合利用,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多渠道兴办。建议各地政府能将此列为年度政府实事,争取若干年内实现相邻社区都有一个日托养老中心,让更多能基本自理的老人入托。

机构养护主要指养老院、护理院和敬老院等机构。确保一定数量公办养老院,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也包括公办民营的,办成保障型养老机构,首先满足辖区内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和失能、失智等老人入住的需求。建立综合评估机制,包括老人自身状况和家庭赡养能力,坚持公平、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社会力量养老院应建立分类分级标准,控制盈利空间,完善后续补贴办法,确保公益性和持续性。公办保障基本,民办适应市场,满足各类老人多层次需求。

左焕琛告诉记者,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是化解老龄化难题最现实、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居家养护”和“社区养护”还相当薄弱,是需要加大发展力度,“机构养护”则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结构布局和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在规划审批大型居住区的公建配套中,将养老设施列入其中。可以通过养老用地、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加入,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跨界合作,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产业,不仅缓解养老供需矛盾,而且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最后,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养老体制。目前,养老和护理分属政府不同行政部门管理,服务形式和享受待遇等政策相应独立,没有形成衔接的制度体系,其公平和效率受到限制。政府应打破区域和部门分隔,多部门协同参与和合作,特别是卫生和医保的加入和支撑,整合各家优势,制定统一管理办法和督导机制。”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李忠峰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