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技奖励过多,公信力不足,风气导向不正。目前,全国每年仅省级科技进步奖就有7000多项,获奖人数近3万人。一些部委没有按照规定取消科技奖励,有些省、部甚至为了争夺国家奖而增加了一等奖的数量。”九
“目前科技奖励过多,公信力不足,风气导向不正。目前,全国每年仅省级科技进步奖就有7000多项,获奖人数近3万人。一些部委没有按照规定取消科技奖励,有些省、部甚至为了争夺国家奖而增加了一等奖的数量。”九三学社中央日前上交提案,建议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其中包括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提案指出,目前的科技绩效评价侧重于具体项目评审,面向科技政策和计划的绩效评价机制尚不健全;针对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绩效的评价机制仍不完善;现有的隶属于部门的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独立性和全局性不足,缺少反评估机制,其评估结果的公正性难以保证。而且,目前科技评价指标不够科学,科技成果评价程序不够合理。据九三学社近年组织的万人问卷调查,78.5%的科技人员认为当前的项目评审结果不公正,67.0%的科技人员认为成果鉴定不真实。
提案还指出,针对基础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奖,在评奖过程中未与国际上同领域相关成果充分比较,获奖成果不能得到国际同行的足够认可;附着于奖励上的巨大利益诱使相关群体为获奖不择手段,成果“包装”乃至弄虚作假成为组织行为,干部搭车、领导牵头和权威挂帅成为常态。在九三学社的问卷调查中,竟有87.7%的科技人员认为科研成果评审和评奖需要“公关”。
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改变目前决策、立项、组织和评价不分家的做法;重大科技项目要经过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估和论证,重大项目实施过程要有独立的专家评估和监督,项目成果要由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完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改变对计划、项目、机构、人员和成果等的评价过于频繁或简单量化的倾向;通过立法规范科技评价制度,明确评价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以及评价委员会的任期、评价报告的公布等等;完善评价的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加大检查和惩处力度。
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将国家科技奖参评项目的最低完成年限延长为5年;转变奖励重点,注重对个人的奖励,逐步取消项目奖励;改自报奖励为推荐奖励;大幅度精简省、部级科技奖励,取消地县级科技奖励;压缩国家科技进步奖总量至每年不超过3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3项,主要奖励社会效益特别突出、公众影响特别重大,且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成果;逐步引入国际同行参与基础研究领域奖励评审,强化报奖成果与国际上相关成果的比较,提高获奖成果的学术公信力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下决心整顿政风和学风。一方面应抓紧制定和完善学风和政风违纪违法惩处法规;另一方面加大科研单位经费保障力度和其在人员调配、资金使用、学术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建立政府负责经费分配与监管,科学基金会等社会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机制,逐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成果显著
- 中央财政奖励支持煤业淘汰落后产能
- 我国楼市调控“十年” 长效机制建设亟待加强
- 中央财政下达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奖励资金15亿元
- 尽快健全保障房投融资和运行机制
- 今年财政支持文化发展重点明确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提出
- 会计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十二五”发展规划财政部会计
- 人口和计生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设立清洁发展机
- 我国开展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50个试点城市将获现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