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的经济回暖并不具备多大意义,在根本问题得到解决前,真正的拐点不会出现。而根本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抓手在哪里。往大里说,就是下一步经济领域改革的具体支点在哪些地方。今年一季度,我国GD
短期的经济回暖并不具备多大意义,在根本问题得到解决前,真正的拐点不会出现。而根本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抓手在哪里。往大里说,就是下一步经济领域改革的具体支点在哪些地方。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8.1%,明显低于预期,甚至创下了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而与此同时,通胀或有抬头迹象。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8%。这样一来,我们曾经所熟悉的通过放松货币和财政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套路就显得左右为难。一旦放松货币,势必要给通胀火上浇油,居民消费物价势必要受到流动性推动而进一步攀高。而不放松货币,那么投资增速一定还会反复回落,GDP要走出下行通道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此时,竟然有很多人坚持看好经济在二季度触底,因为相信政策一定会重新放松。笔者以为,即使确有一些数据(比如工业产值等)表现确实好于预期,但根据几个时间滞后、质量可疑的统计指标就贸然去猜宏观拐点,着实有些苍白无力。
再进一步分析,即便4月份或者5月份出现了GDP增长率的反弹,并且通胀水平也因为鲜菜上市压低食品类价格而出现一定回落,也不能就此认定万事大吉。因为短期的经济回暖并不具备多大意义,在根本问题得到解决前,真正的拐点不会出现。而根本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抓手在哪里。往大里说,就是下一步经济领域改革的具体支点在哪些地方。
笔者以为,没有实体经济的脱胎换骨,经济结构调整就始终是半拉子工程或者口号工程。而要通过引导让曾依赖外需三十多年、习惯在低毛利率境况下讨饭吃的国内企业,自行放弃过去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通过转型升级,找到一条新的生路,而且活得更好更长久,绝非易事。因此,宏观难题正在微观层面上面临着无解的困境。当前,政策采取的是抽丝剥茧的思路。如金融改革,让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如税制改革,希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又如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指望通过国家投入资金方式,选择重点突破领域,让重点企业一举站到产业前沿去。但客观地看,这些措施都没有触碰到直接矛盾——产能过剩问题。
比如,钢铁业出现了十年来首次全行业亏损,产能明显过剩。理论上,企业有边界,这是市场的选择,但各地方要开税源、要解决就业,一定要大搞项目。过去几十年,我们的产能替代了欧美,挤掉了日韩,但需求总有尽头,供给却无限扩张。这是市场经济之所以存在周期的最基本原因。所以,市场经济环境中,实体经济要定期去产能、清库存,虚拟经济要定期去杠杆、撇泡沫。如此而已。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麻烦仍然很大,内外部变数仍然存在,因此,我们暂不要去偏听偏信那些没理由的乐观声音,去年、前年,这样的声音也都有过。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对一个要在莫测天气中出海航行的水手而言,重要的永远是认真地建造好方舟,而不是去处心积虑地预测风雨。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棚改政策不断出台:还上经济欠账 补上民生短板
- 贾康:环境治理应注重长效经济手段
- 福建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建“海上福建”
- 发展市场导向型绿色低碳经济
- 低碳经济时期发展智能电网将成主流
- 万亿棚改投资将成经济重要引擎
- 社科院专家:楼市面临拐点 未来房价或不断下跌
- 基本面没变 无需担忧经济下滑
- 是满足需求,不是刺激经济
- 营改增去年减税1402亿元 企业结构调整渐深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