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共享”基地助农业科研腾飞——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南繁基地建设纪实

2012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宣布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总体跃居世界领先水平。这是我国继转基因抗虫棉之后,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其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

2012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宣布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总体跃居世界领先水平。这是我国继转基因抗虫棉之后,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其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中棉所7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合作完成的优质大铃转RRM基因棉花种质新材料等,在高产、优质品种培育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表示,上述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会全面提升我国棉花纤维品质,对依靠本土原棉提升棉纱质量和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棉花科研成果丰硕,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多项成果获国家一等奖或二等奖,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市场占有率由1999年的5%上升到了2010年的97%以上。

这些科研成果都有一个共同的“出生地”——南繁基地。

“这一些列科研成就,都离不开南繁基地(即海南综合试验基地——记者注)。可以说,正是南繁加代,促进了我们新品种的培育的研发速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李付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他介绍,培育一个在生产中应用的棉花新品种通常需要10年—13年时间,而通过南繁育种可使棉花种植由一年1代变为一年2代,缩短育种周期4年—5年,总时间节省38%—40%。

曾经的“难”“烦”基地

然而,自启动建设以来,南繁基地经历了一段辛酸和艰苦的建设史。

李付广告诉记者,海南综合试验基地包括崖城基地、大茅基地和荔枝沟基地。基地在建设初期,科研人员挑水灌溉,收工后上山砍柴,就地搭灶煮饭,住在闷热的仓库宿舍,无空调、无电视、无电话、无室内卫生间,一个公共浴池也要男女单双日分开使用。

“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崖城基地建成以来饮用的一直都是含氟量超标的劣质水。一个专家来到基地做实验,口渴时只喝椰子汁。”

他说,与艰苦的生活条件相比,更糟糕的是,因实验室条件短缺,科研人员田间取样后,要长途跋涉返回内地实验室进行测试,往往由于样品错过最佳处理时期而影响了实验效果,甚至导致实验报废;再加上隔离条件差造成作物花粉天然杂交、干旱缺水造成科研材料枯死,甚至牲畜啃食科研材料时有发生。这给南繁科研人员带来了数不清的烦恼,人们戏称“南繁”就是“难烦”。

中央财政修缮购置专项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切。

基地主任张西岭告诉记者,中央财政先后于2007年和2010年,通过“修购专项”投资海南综合实验基地2715万元(其中仪器设备购置535万元),两次共投入基础设施改造2180万元。

“我们对原来破旧的房子进行了内外改造,并绿化硬化了庭院,安装了监控系统和光纤网络,科研人员住上了舒适的标准间,也喝上了健康放心的自来水。”

最让科研人员高兴的则是科研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基地四周建起了2.6米高的围墙,修建了道路、试验田观察道和护坡,扩容水库和新建的蓄水池,购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等设备……

“这些硬件的完善能保证科研成果的准确,尤其是实验楼修缮后,购置配套了146台(件)试验仪器设备,实现了田间、室内试验有效结合。”李付广说,近5000平方米屏障式选种圃已投入使用,使四季连种、连收、连选、连育成为可能。以棉花为例,有望实现一年3代或二年7代种植,育种周期可再缩短1年以上,总时间缩短46%—50%。

“共建、共享、共用”

“财政修购专项”带来的不仅是硬件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南繁基地得以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和深度,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凸显。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讯介绍,借助“财政修购专项”实施的机遇,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率先组织力量,集中财力,组织队伍,对海南基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提升,提出“共建、共享、共用”这一创新理念,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共享试点。

喻树讯说,具体功能定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拓宽南繁服务范围,由专为棉花研究所服务到为全国60%-80%的棉花科研与生产单位服务;由全国棉花界服务转向为全国农业科研界服务,服务作物也由单一的棉花南繁,涵盖到玉米、水稻、大豆、麻类、芝麻、蔬菜、大麦等十几种作物。

二是全面提升服务职能。职能由以往单一服务田间试验,向田间、室内试验并重转变;由以往单一冬季南繁向全年四季南繁转变;由以往常规作物育种向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并重转变。

三是共享平台效能的集约化。采取先进管理模式和创新性运行机制,通过良性运作,最终基地将发展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农业科技成果交流孵化中心及作物活体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升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拓宽中国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范围;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和谐进步、农民增收提供源头性保障。

据他介绍,围绕着基地的重新定位,中国农科院委托棉花所对海南综合试验基地负责全面管理。海南基地管理实行棉花所领导下的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并聘任基地主任主持基地日常管理工作。

通过几年的建设,海南综合试验基地也由此实现了由以往单一服务田间试验向田间和室内实验并重转变,由以往单一冬季南繁向全年四季南繁转变,由以往常规作物育种向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并重转变,共享作用日益明显。

科研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共享基地的建设,使科研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也为重大科技成果的问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代转基因棉的问世,使我国棉纱及其加工产品的档次得以提高,其价格也将会提高50%左右,这对全面提升我国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彻底摆脱我国高端棉花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讯说。

“在10多年的抗虫棉研发过程中,南繁基地有效助推了国产抗虫棉走向辉煌。”李付广说。令他很有感触的是,实验楼修缮后,购置了配套试验仪器设备,组建了各种功能的实验室,可进行分子操作、生理生化、微生物等相关试验,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解决了科研人员因为多年来没有室内试验条件而造成的烦恼,促进了资源材料的创新利益和新品种选育,也进一步推动了育种进程。

张西岭以棉花举例说,一个新品种从开始到应用,南繁育种在其选育过程中的科技贡献率大概在30%左右。基地建设投入使用后,南繁单位明显增多、南繁作物种类增加,不仅继续开展棉花南繁科研,玉米、大豆、麻类、瓜菜、芝麻,甚至花卉、大麦等也相继入住该共享平台。

目前,该基地常年承担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所、麻类所、作物所、华中农大、河北农大等科研、教学单位的50多个课题组的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任务,而且还在扩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国棉花南繁面积的60%-80%已由该基地承担,目前大有突破90%的趋势,由于运行经费受限,为确保服务质量,面积有所控制。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共享基地的建设,无疑让农业科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喻树讯说。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李忠峰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