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城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城镇化必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成功的城镇化,需要建立在尊重城镇化规律的基础之上,需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城镇化进程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需要联

城镇化必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成功的城镇化,需要建立在尊重城镇化规律的基础之上,需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城镇化进程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需要联动。

城镇化进程需要建立在城镇经济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城镇化不应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现代化关系到城镇化基础是否坚实。但是,城镇化意味着大量农民工作岗位的转换,要从直接从事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还应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为城镇经济结构优化的重点。

城镇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城镇经济结构,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第三产业。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没有工业化,绝大多数地方的城镇化将是不可持续的。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不可能充分地为非农行业所吸收。

城镇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需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经济结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但不能盲目模仿。服务业有高低端之分,但时下更为重要的是所发展的服务业适不适合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需求。工业化意味着城镇化过程中的服务业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当下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较为重要,它可以为城镇的工业化提供支撑服务。经济结构的优化还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力量,从而加速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需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进程应有时间表,以尽快清理城镇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因势利导,鼓励资本流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融资。中国应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公共财政资金要发挥引导作用,让民间资本能够在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

城镇化需要建立在城镇公共服务改善的基础之上,解决城镇化中的特殊问题,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中国公共服务短缺,直接影响民生改善,影响消费启动。首先,改善城镇公共服务,要特别防止“伪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不仅要面向户籍人口,还应面向所有常住人口。所有的常住人口,在享受城镇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上,待遇应均等。应该将提高人力资本作为城镇化公共服务提供的重中之重。其次,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服务提供要高度关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应逐步推进农地制度改革,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土地流转的收益。土地收益中的相当份额,应纳入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为农民提供更有保障的养老、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再其次,城镇化过程中,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同样要加以重视。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努力解决农民工个人社会统筹收益的实现问题,并逐步做到城乡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最后,城镇化公共服务提供要吸取过去教训,避免错误重犯。

城镇化进程要适应不同地区的特点稳步推进。中国幅员辽阔,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条件有很大不同。城镇化要适应不同地区工业化程度不同的特点。当前,东部一些产业正在向中西部转移。各地城镇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根据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各地经济地理条件不同,城镇化不应只有一种模式。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杨志勇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