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财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财政收支规模迈上新台阶,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对下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河
“过去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财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财政收支规模迈上新台阶,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对下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邢国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邢国辉说,一年来,河北省财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发展型、和谐型、法治型、效能型”财政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财政收支管理,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全力服务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分别突破2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财政收支均实现年初省人代会批准的目标。”邢国辉表示,具体看,全省财政工作有许多亮点:
——积极财政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完成省以上财政投资461亿元(含地方政府债券92亿元),发放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22.6亿元,实行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落实60亿元支持大规模开发建设,推动沿海增长极率先发展。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全省科技和节能环保支出161.9亿元;省财政落实109.3亿元,助推工业强省战略、“双百工程”、服务业拓展计划等深入实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财政民生投入大幅增加。2012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115.5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7.5%。教育支出888.3亿元、增长36.2%,达到了财政教育支出占比18%目标,学前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进展顺利,高校债务风险基本化解,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以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8.8亿元,增长7.6%,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支出305.9亿元,建立起医改多渠道补偿、激励约束、风险防控等机制,支持建设1.6万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11个;落实政府投资213.9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9.4万套;公共安全支出223亿元,有力保障了“护城河”工程等重点工作;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6.3亿元,增长11.7%,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了文化强省建设。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有力。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438.8亿元,增长19.9%。完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引导带动各类扶贫投入210亿元;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品种增至14个,落实资金23.8亿元支持7·21暴雨等救灾和灾后重建;支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投入资金16亿元,解决了59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推进基层建设年活动,带动落实帮扶资金7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8.17万个,5010个帮扶村面貌焕然一新。
——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完善财政管理机制,省级部门预算编审程序简化为“两上两下”,绩效预算、资产配置预算和部门预算实现同步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531个乡启动试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全省债务余额和债务率呈现“双下降”;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全省完成投资4.5亿元,新(改扩)建财政所984个,101个县所辖894个财政所通过省级验收,全省53%的县全部完成创建任务。
谈起过去一年从事财政工作的感受,邢国辉说,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必须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穿到财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政策制定、宏观调控、预算安排、体制改革、监督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等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此外,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同时坚持深化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财政制度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管理运行效能;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对于今年的预算报告,邢国辉说,“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亮点:一是首次正式编制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河北也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将按财政部和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要求办理。二是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按照中央有关规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约为全国(2.9%)的一半,比上年预算数增幅(3.4%)降低一半。”
邢国辉建议,在保持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框架稳定的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邢国辉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作保障,针对河北省财政人均财力较低、保障能力较弱的实际,下一步要加强收入组织,全面推进综合治税,保证应收尽收,提高收入质量,迅速壮大财力规模。同时,把好预算编制源头,落实好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和预算追加,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县级财政收入提升工程,强化基层财政建设,有效控制财政风险,增强财政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中央财政下拨4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 中央财政下拨抗旱救灾资金3.8亿元
- 中央文化企业数字资源库项目资本预算申报启动
- 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云南抗震救灾资金6亿元
- 中央财政支持启动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工
- 中央财政4年累计拨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资金637.4
- 云南财政:多举措支持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知识竞赛8月1日起正式启动 可通过财
- 财政部专家:房价大跳水对老百姓没好处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