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退休是可以接受的。但所谓柔性退休,前提是双向选择。双向选择的柔性退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值得推广。 有媒体近日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篇将近5000字的长篇报道,请出了一众大腕来“证实”中国的养老金确
柔性退休是可以接受的。但所谓柔性退休,前提是双向选择。双向选择的柔性退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值得推广。
有媒体近日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篇将近5000字的长篇报道,请出了一众大腕来“证实”中国的养老金确实存在“缺口”,最后,又要回到一年来已经说得唇干舌燥的“推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两会期间曾表示,“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这个“大势所趋”,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延迟退休早晚要付诸实施。第二种理解,延迟退休是国际趋势。但这样说可能并不准确,其实至多只能说是发达国家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似乎没有发现这样的“趋势”,而中国目前好像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情况是:到老龄化最高峰,中国可能有4亿老人。但那时,中国还有8亿劳动力——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劳动群体!如果只在一个纯粹的保险框架里,光考虑收多少、发多少,现在的赡养比是4∶1,到老龄化高峰时候是2∶1,那肯定是不行的。
然而,社会保险和保险不是一回事。社会保险强调的是三方投资,所以,养老的问题并不是收多少、发多少的问题,而是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中国社会能够创造多少财富。就是到了老龄化高峰时,届时的8亿劳动力能够创造多少财富,这里蕴含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第二个条件是,中国社会会怎样分配这些财富。
至于中国国情跟发达国家不一样,理由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只说一条:在发达国家,如果说要延迟到65岁退休,那么大部分劳动者是可以干到65岁的。因为有与此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保障。但是,在中国,男的到50岁,女的到40岁,单位就不想继续聘用了,所以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1岁。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都不能执行,再推迟管用吗?另外,对于占劳动者总数70%的蓝领工人,到这样的年龄段更有可能面临失业,这段时间可以称之为“就业困难期”。一旦失业,收入没有了,或者仅仅是靠非正规就业勉强维持生活,但养老保险费还得继续缴纳。如果延迟到65岁,那么这个“就业困难期”可能延长到15—20年。一个人一生有几个15—20年?
柔性退休是可以接受的。但所谓柔性退休,前提是双向选择。到了退休年龄,单位仍然需要,而劳动者也愿意继续干,双方“情投意合”,这才能“柔”下来。双向选择的柔性退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值得推广。但是,要强调的是:能够符合条件让双方“情投意合”的人才毕竟是少数,这对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还想多说一句,老龄化,尤其是中国的老龄化,现在被妖魔化了。甚至有学者放言: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最大的社会问题。窃以为这个判断不对:发达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失业,失业的原因是资本出逃,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以致就业机会锐减。所以,近年来,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日本也好,其国内政策的首要目标都是就业。另外,就是玩金融玩得过火了,金融业最后成了“现代老鼠会”,于是就造成了世界金融危机。(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裁定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违规 商务部表
- 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 中国外汇局开展外企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
- 日本刻意今天发布防务白皮书 内容被曝剑指中国
- 澳大利亚拟斥资29亿打造中国主题公园 将建报恩寺
- 泰国通过两铁路项目 未来直通中国
-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今日在京举行
- 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7%
- 中国方案 增益世界
- 金砖国家货币政策各奔东西:中国定向降准 印俄连续加息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