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强化主体培育、政策普惠、资金引导、人才培养和服务提升等方面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以实际行动打破‘玻璃门’,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这是安徽省财政厅日前在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大会上做出的承
本报讯 “从强化主体培育、政策普惠、资金引导、人才培养和服务提升等方面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以实际行动打破‘玻璃门’,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这是安徽省财政厅日前在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大会上做出的承诺。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吴天宏在会上表示,省财政厅将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扶持一批竞争力强的民营文化骨干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出台全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办法,逐步完善对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指导和规范管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贴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金设施项目建设。
在统筹拓展各类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方面,全面梳理修改完善现有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政策体系,构建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打破所有制的界限,使民营文化企业享受国家的财税优惠政策,减轻民营文化企业的负担。拓宽政府采购文化产品范围,把民营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纳入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使其享受与国有文化单位同等的待遇。充分发挥安徽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带动作用,给予民营文化企业项目更多倾斜。同时,积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扶持和资助机制,将政府资源适度向民间非营利文化机构开放,资助民间文艺团体、民办博物馆、民间协会等举办各种非营利文化活动,支持民间机构兴办公益文化事业。
加大对年轻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创新财政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省社科奖范围。鼓励创办文化企业,支持文化科技企业对骨干人才进行持股、参股、配股等奖励。加大对广电、艺术、新闻出版职业学院等文化人才载体建设支持力度。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孵化器”、原创动漫园、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强留学生文化创业园、产业园建设,为广大文化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帮助民营文化企业了解和运用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积极采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亏损弥补、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激励企业更多地投入科技和设备更新,提升产业结构。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在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2009年起,设立省级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并逐年推动专项资金向民营文化企业倾斜。2012年安排民营文化企业项目达到32个,支持资金1450万元;2012年申报成功民营企业文化项目15个,达到全省项目总数的50%,争取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203万元。
除了传统的项目补助外,安徽省财政还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合肥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蚌埠市“花鼓灯嘉年华”、霍邱县“年产10亿元柳编工艺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先后获财政贴息,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放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效应。同时,省财政还专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市县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大力推进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中央财政下拨4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 央行“精准”下半年 定向支持三农小微
- 三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 下批试点向西部倾斜
- 中央文化企业数字资源库项目资本预算申报启动
- 中央财政支持启动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工
- 云南财政:多举措支持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 代表委员把脉企业“技工荒”
- 两部门决定对部分营业税纳税人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