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国家农发办实地调研践行群众路线

本报讯 为更广泛听取地方各级农发机构及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政策,8月下旬,国家农发办赴黑龙江省开展了实地调研。在鸡东县鸡林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发办的同志深入田间,

本报讯 为更广泛听取地方各级农发机构及项目区农民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政策,8月下旬,国家农发办赴黑龙江省开展了实地调研。

在鸡东县鸡林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发办的同志深入田间,仔细查看工程建设质量,水稻长势。

农民王有臣告诉国家农发办主任王光坤,当地主要是朝鲜族农户,有向韩国劳务输出的优势,土地转包得较多。过去一直想来这里承包土地,扩大种植规模,但因该地区生产条件不好未敢参与。去年,国家投资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里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他们第一个成立了水稻合作社,与当地农户签订了1200亩水田承包合同,今年收入可望达到50余万元。

农民叶明向王光坤介绍说,组成合作社,农机利用率得到提高,再不用像过去那样小而全、效率低了。目前各式机械规模适中,配备合理,还能代耕代播,增加收入。

合作社的农民表示,有了水源保证,田间工程配套,机械化大规模耕种有了条件,今后一定再多种地,多带动农户。

鸡东县鸡林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2012年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实施的。项目总投资321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2.5万亩高标准水田示范区,项目建设涉及两个行政村、5200余人。

农发办的同志了解到,通过对65.15公里老渠道清淤改建,衬砌17.75公里渠道,建渠系建筑物25座,建育秧大棚60栋,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尤其是修建3.85公里的干渠引水工程,既解决该项目区过去田间渠道跑冒滴漏问题,又为三个乡6万亩灌区提供水源,据测算,2013年项目区水稻亩产可达1300斤,比开发前增长23%。项目建成后,通过集中育秧、测土施肥、超早育苗等技术的实施,全面提升了项目区科学种植水平,经测算,按亩增产150公斤计算,项目区人均增收2000余元。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国务院批准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如何围绕改革的整体方案,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功能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调研过程中,国家农发办与黑龙江省内有关部门同志深入座谈,并就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思路:

一是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来研究推进工作。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统筹解决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

二是在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中,农业综合开发要坚持“两个不动摇”。一要坚持落实规划不动摇。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亿亩高标准农田规划,黑龙江要承担2448万亩的任务,所占比重按省份是最多的。这是农业综合开发为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顺利实施的关键一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解决灌溉、排涝、农机、科技四大问题,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就能够顺利推进。二要坚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方向不动摇。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过程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资方向不能变。

三是坚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密结合。一要重点项目重点安排与一般项目适当扶持相结合,二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三要按照重点项目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项目一般转移支付相结合。

调研过程中,国家农发办与地方同志还就今后农业综合开发战略思路调整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提出,要把环境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作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保障,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退、减、保、调、转、进”六项措施,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全面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刘明中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