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中规定:“鼓励环保驾驶,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提倡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这一规定是否合理可行?如
为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中规定:“鼓励环保驾驶,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提倡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这一规定是否合理可行?如何修改和执法?就此,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日前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听证代表赞成“停车3分钟熄火”的规定,但对于是否强制意见不一。
研究表明,停车不熄火,车辆在怠速状态下的PM2.5排放量是顺畅行驶时的5倍以上;停车熄火时间只要超过90秒,车辆启动时的尾气排放量和耗油量就比怠速有显著下降;以10万辆1.6升自动挡轿车为例,每天每辆车少怠速1分钟,每年就能减少油耗40多万升;如果北京市所有驾驶员都环保驾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量109万吨、879万吨,节约汽油34万吨……尽量减少车辆怠速运转,不仅有利于环保,而且可以节省燃油,对车主自身有益。
由于该规定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很多人难免感到不理解,甚至产生了误解——堵车的时候,怎么判断车辆要停多久?难道要频繁地熄火、启动?其实,规定说得很清楚,“停车3分钟熄火”仅限于“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也就是说,当你在医院、学校、车站、宾馆、公园、办公场所等处停车时,如果估计要停3分钟以上,就应该熄火,而不是指车辆在马路上行驶时要这样做。现实情况是复杂的,“一刀切”的规定很难契合各种情况。更重要的是,这里存在无法化解的执法难题:一方面,以前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一般没有执法人员,今后得增加多少人手才能满足执法的需要?另一方面,即使处处有人执法,那么多车辆,怎么判断某辆车停车超过了3分钟?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停车3分钟熄火”在执法上不具可操作性。
因此,“停车3分钟熄火”可以倡导但不宜强制,一旦强制就存在“违法必究”和执法公平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应以鼓励、劝导为主。实际上,即使没有“停车3分钟熄火”的规定,很多私家车主早已自觉这样做了,主要是为了省油,并在客观上减少了污染。如果有关部门再积极倡导,向车主“晓之以理”,相信自觉践行规定的车主会越来越多。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渝中:步行10分钟看病全搞定
-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需满足五条件
- 两分钟完成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汇报
- 天津税务部门梳理合并进户执法项目158项
- 铸就环境监察执法利剑——《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 西部证券:宽进严管 新股改革强化监管执法与事后问责
- 北京:何处有我停车位
- 治堵须治停车场
- 车辆购置税归属影响大城市限购实施
- 车辆拥堵路段PM2.5超标两倍 京拟实施机动车数量调控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