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掉的灰色利益链

专题背景游戏、音乐……一些新买的手机预装软件“难卸载”,刷机卸载后又“难保修”。手机预装软件俨然已形成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利益链,覆盖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应用软件提供商等。事实上,在技术层

专题背景

游戏、音乐……一些新买的手机预装软件“难卸载”,刷机卸载后又“难保修”。手机预装软件俨然已形成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利益链,覆盖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应用软件提供商等。

事实上,在技术层面斩断这条产业链并无难度。针对这种乱象,11月1日起,工信部制定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正式实施,但记者多次调查发现,预装软件无法卸载的问题仍普遍存在,部分手机厂商和软件运营商还对消费者发出“双重免责声明”,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业内专家表示,工信部的规定主要针对的是规范手机厂家,对于销售的流通环节还缺乏一定的执行手段,实际效力仍有欠缺。手机行业的监管部门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出台更为严格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调查

无辜为垃圾软件买单

买部新手机,结果手机里预装了很多乱七八糟根本没见过的软件,而且没法卸载,更可怕的是,有的无良商家还会在预装软件中捆绑代码吸费或者安装后门程序窥探隐私。对于这类预装程序,消费者更是“看不见,关不了,卸不掉”,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付诸东流。

这种灰色产业链也许将得到有力遏制,工信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执行,手机生产商必须公示手机预装信息,强化社会监管。

人之趋利如水之趋下。预装软件的产业之所以如此红火,甚至愈演愈烈,当然是因为有利可图。据悉,该产业链上至手机生产厂家、运营商,下至各级经销商都涉及分成。利润的来源,是软件开发商们。某软件的开发者告诉记者:“中国的软件几乎都是免费的,为了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靠扩大用户数来吸引眼球。而预装是个比较迅速的办法,也是能用钱搞定的最快速的方式。”

“一般来说,一款软件推出后,勤快一点儿的开发者会亲自找到手机厂商、水货商、手机连锁店等各种手机出货渠道,和这些卖手机的人谈好价格,让他们将自己的软件预装到手机中;懒一点儿的开发者则会委托专业的刷机公司来代劳。”该软件开发者告诉记者,这种预装软件非专业人士无法卸载。

这还不算完,软件装到手机上后,需要检测到用户已经使用或者不小心激活,才能算是预装成功,这个时候,将软件预装进手机中的经销商便会得到软件推广者的报酬。“装一次通常只有一两元,但有时候,一台机器会被预装进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软件。对于一个仅有10人左右的专业刷机公司来说,月入上百万不是件难事儿。”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应用预装市场规模2013年预计将达到27.2亿元。

新闻分析

新规严治手机“牛皮癣”

据悉,预装软件指的是手机消费者购买手机后,第一次开机时存在于手机中的软件。主要分两种,一种为推介软件,以扩大市场占有为目的在手机中预装,用户可以正常卸载,对于普通消费者大致无碍。另一种则是强制捆绑,即未经用户许可就在手机终端强制捆绑,无法正常删除,并通过后台运行、推送消息等手段强制使用。

按照《通知》规定,手机生产商不得预装五大类恶意软件,其中包括未向用户明示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影响移动智能终端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软件;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禁止发布、传播的信息内容的软件,以及其他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以及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软件。

《通知》还要求,生产企业申请移动智能终端进网许可时,应当在申请材料中提供操作系统版本、预置应用软件基本配置信息,也就是说,工信部将完善手机上市销售之前的“把关”工作,过去只是对手机本身把关,合格才发放入网许可,现在则增添了对操作系统和预装软件的监督。

“其实和电脑出厂的时候除了操作系统之外,会装上一些用户可能会常用的软件一样,智能手机预装一些基本软件并非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反而还会给用户提供一些方便,但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尤其是Android智能手机的预装市场,却已经开始乱了。”出云咨询分析师刘正昊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国内Android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运营商定制机型中根据运营商业务需求进行的软件预装,“这种大部分是运营商增值业务相关的软件,安全性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也不会有吸费陷阱,而且其中不少都可以自由卸载。”第二个则是手机厂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合作进行的软件预装,“这些预装软件大多也比较安全,但是卸载却不容易,而且并非都是用户喜闻乐见的,而是根据和互联网厂商合作的协议而定,这让不少用户感到烦恼。”第三个则是渠道厂商进行的“非法”预装,“这种预装是的危害最大,不管用户用不用得着,只要有人给钱就往里面装,而且用户还卸载不了,甚至有不少是吸费软件,这类预装最让消费者深恶痛绝。”刘正昊称。

焦点透视

监管有漏洞效果或打折

“就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正规的运营商定制机型或者是正规手机厂商针对零售市场推出的裸机基本上还是能够遵守规定的,运营商定制机或者手机厂商在社会渠道销售的裸机虽然有预装软件,但大部分安全性还是比较有保障,而且不少也可以卸载,但是工信部的《通知》只能有效监管手机出厂环节的软件预装问题,对于目前对消费者真正造成危害的销售渠道环节存在的软件预装问题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刘正昊表示,在目前流通环节仍然缺乏细致的监管措施和有力的执法手段的情况下,手机预装软件的乱象可能还会延续一段不短的时间。

按照《通知》要求,手机厂商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以及给用户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的软件。

据了解,目前国产手机的预装软件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运营商向手机厂商定制时,要求手机内绑定自己提供的相关应用;二是手机出厂时,手机厂商预装自家或与之建立合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三是在手机层层分销过程中,经销商借渠道推广与软件商合作进行预装,或刷机预装软件。“《通知》的实施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它仅仅只是约束厂家,也没有具体惩罚措施,并且预安装软件还涉及经销商、零售商、电信运营商等等环节,即使生产环节切断,其他环节还是有可乘之机。”有业内人士评论。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告诉记者:“更加有效的监管办法,应该是对现有的行业监管规定进一步地细化,甚至制定相关的法律,对恶性软件如何鉴定给出定义,一经发现,直接扼杀,不许流入市场。由此推演开,甚至可以制定手机软件黑名单制度,把一些问题软件列入黑名单并予以公示。另外,对于预装软件,必须把权利还给消费者。”

法律专家认为,对于厂商约束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根本在于对各个手机销售环节的监管,《通知》本身就缺乏这方面的规定,因此手机行业的监管部门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出台更为严格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宗禾)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