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是2014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三大着力点,也构成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顶层指导思想。由此形成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稳健实际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加住房供应的楼市政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与治
稳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是2014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三大着力点,也构成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顶层指导思想。由此形成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稳健实际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加住房供应的楼市政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与治理污染的投资政策,以及落后产能释放的抑制政策,从而为新一年商品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市场形势继续好转。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基础尚不十分稳固,新一年内还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实现7%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提供资金购买力支持。具体而言,新一年内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适当扩大财政赤字与增加国债规模。与此同时,还将稳定税收。财政政策的资金流向,主要向民生、环保等方面倾斜,有利于增加能源、金属、矿石、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
实际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般而言,新一年内我国货币政策既不收紧,也不放松,决策层坚持“稳健”的中性操作,但实际上的货币供应将是中性偏宽而非中性偏紧。这不仅由于国内保增长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因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继续,也包括美联储为解决财政困难,变换形式继续大量印钞,不会真正实质性退出“QE”,至少在2014年内不会完全退出货币宽松。
在此大环境下,加之我国较高的利率水平,境外“热钱”不可避免地继续大量涌入国内,使得央行相应释放外汇人民币占款。外汇占款是现阶段中国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其增加当然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存准”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位,难以进一步提高。受其影响,2014年国内货币供应比上年宽松,M2增幅可能超过13%,人民币信贷规模有可能接近10万亿元。
如果世界各国竞相贬值货币,“热钱”入境过于汹涌,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也不排除降息可能。但如果新一年内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获得巩固,美联储真的退出“QE”,美元资产避险需求增加,引发大量资金流出中国市场,央行势必“降准”,确保“稳增长”的资金需求。实际上较为宽松的货币供应,有利于大宗商品市场升温。
人民币升值趋势不改
2013年人民币以震荡升值为主调,预计新一年内,三中全会所释放出的改革信号以及宏观数据的向好,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回暖信心,并由于中国外贸顺差继续,世界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依旧,中国较高利率水平,外资流入将有增无减,从而推动人民币继续升值。人民币的继续较大幅度升值,有利于降低矿石、原油、煤炭、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的进口成本,刺激国内需求。
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增加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但由于新一年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态势,实体需求恢复,中国贸易出口仍会保持较大规模水平。譬如,包括间接出口在内的钢铁出口总量将达到或接近亿吨,其中钢材直接出口量有可能达到6000万吨。
努力增加主要城市住房供应
近些年来,国内主要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住房价格之所以持续上涨,除了成本(包括政府税收成本)提高之外,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住房供应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普通居民的刚性需求与改善性需求。为此,决策部门开始转换调控思路,由以往的单一抑制购买,修正为增加住房供应与抑制投机并举。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会议,要求地方政府确保住宅建设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住宅施工建设。
201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尤其是是一线城市住房热销,资金回笼顺利,财力充裕,土地储备有较多增加。所有这些,都将助力新一年内的住宅建设施工,需要增加各类建筑材料与施工机械,进而提高以此为原料的大宗商品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担纲结构调整主要手段
调整经济结构,将是2014年,也是今后若干年的重要任务。而要实现国民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加强短板薄弱部门,也都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而加大改革步伐,一些领域取消行政审批,引进民间资本,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将会提供投资新动力。预计2014年建设投资将会在节能环保、城乡基础设施、交通道路、民生服务、居民住宅等多个方面展开。据有关资料,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投资已经明显提速,全国各大城市地铁开工项目明显增多。上述几个方面的建设规模庞大。预计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5万亿元,名义投资增长率达到22%。如此规模巨大的投资建设,势必激发数量巨大的大宗商品需求。
制造业PMI指数持续回暖
进入2013年4季度后,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PMI指数继续攀升。其中10月中国PMI制造业保持50枯荣线上方,连续数月回升,也预示着2014年中国制造业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可以达到10%。制造业历来是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费领域。新一年中国制造业形势明显好转,势必增加国内大宗商品需求。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预计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好于上年,经济增速有可能重回8%,进而奠定我国大宗商品需求稳步增长基础。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石油、矿石、煤炭、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需求总量增长8%以上,增长幅度明显超过上年水平。其中全年粗钢需求量(含直接出口)8.5亿吨左右,增幅不会低于5%。
国内生产成本趋向提高
新一年内,中国大宗商品国内生产成本呈现增加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成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矿石、金属、化工等大宗商品生产过程中环保费用支出太少,在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极大地压低了环保成本。严重的环境污染已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防治污染升级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因此,新一年内我国大宗商品产业,尤其是采矿、金属冶炼、化工等产业,都将面临较为严格的环保执法,迫使生产企业普遍增加环保投入,从而引发产品环保成本的提高。比如初步测算,如果钢铁全产业链(采矿、炼焦、炼钢、轧材等)的必要环保费用,最后都累积到成品钢材上,每吨钢材至少增加环保成本500元,即使2014年环保执法只提高20%的力度,全国粗钢环保成本也将增加100元/吨。
原料与物流成本。尽管供应压力增加,但新一年内矿石、原油、干胶片、炼焦煤等产品原料价格将居高不下,难以出现深幅跌落。预计全年进口铁矿石到岸平均价格在120美元/吨价位左右,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也将围绕90美元/桶价位波动,价格难以大幅下跌。新一年全球大宗商品需求逐步恢复,尤其是中国需求继续旺盛,将会推动海运指数高位运行,提高国内外物流费用成本
能源成本。一些大宗商品,比如金属、化工产品等,无论是生产本身还是上游原料,都是高耗能产品。新一年内国家可能放松对能源价格管制,按照市场机制定价,有观点认为天然气价格将上涨15%,从而对于所有一次能源产品价格、二次能源产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提高大宗商品的能源消耗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煤炭价格的逐步探底,预计2014年中国煤炭价格也会触底回升。
工资成本。三中全会要求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受其影响,预计2014年内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工资成本会继续提升。
新一年内,因为人民币升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但却不能完全对冲,因此总体成本提高趋势难以扭转。国内外大宗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对于其价格当然形成支撑,即便市场供大于求也是如此。
落后产能释放受到抑制
这里所说的落后产能,主要是指高污染与高耗能的产能,估计这部分产能在全部产能中所占比例不会太小。改善环境,将是今后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如果新一年内有关部门能够严格环保执法,那么部分污染严重、耗能过多的落后产能释放,势必受到很大抑制,也有利于改善供求关系。
由于上述几个方面大环境的影响,预计2014年内中国大宗商品生产继续温和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价格涨幅在3%左右。市场价格继续扬升,将会使得企业库存升值,效益情况获得改善。(作者系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我国大宗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10万亿元
- 日本领取低保家庭数创新高 或因单身高龄者增加
- 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继续增加
- 消息称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可能不搞试点 三年内全面推开
- 货币政策重点整治“钱太贵” 多管齐下降低成本
- 13年内主权债务两度违约 国际债市不相信阿根廷的眼泪
- 朝鲜印制新一批货币 或仅为增加金正日肖像
- 石家庄为空气监测站“雇管家”实现委托第三方运营后,全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