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黑龙江省拓宽公共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引进公私合作(PPP)模式支持公益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统筹规划,强化引导,积极引进国际智力资源“催化”潜在PPP项目。基于黑龙江省在PPP模式认知和能力培
本报讯 黑龙江省拓宽公共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引进公私合作(PPP)模式支持公益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是统筹规划,强化引导,积极引进国际智力资源“催化”潜在PPP项目。基于黑龙江省在PPP模式认知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广泛需求,为了营造大范围加以PPP模式的有利氛围,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于今年向亚行申报了“小规模能力开发技术援助——公共私营部门合作领导力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借助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赠款资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国内专家,通过开展召开PPP论坛、开展培训及案例研究等认知提升和能力建设活动,有助于各级地方政府提升公共私营部门合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拓宽公共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催生潜在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PPP项目,弥补省内基础建设资金缺口,提高公共设施管理运营效率,支持省内非公有经济通过稳健运营逐步做大做强。
二是试点先行,分级推进,加快利用PPP模式支持省内重点项目建设。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省份,受历史因素制约,市场化进程滞后于发达省市。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省情的PPP操作及推广模式,该省在借鉴兄弟省份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精心谋划、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分级推进”的工作原则,紧密契合“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等战略部署,先后向国家申报了“龙江环保集团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管理二期项目”“哈尔滨合同能源管理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哈尔滨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等三个PPP类项目,其中“龙江环保集团污水处理项目”已启动实施,其余两个项目已报国家相关部委待批准。
三是拓展视野,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基础设施领域PPP合作模式创新。在PPP项目的立项设计、前期准备和评估论证过程中,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项目的示范性与创新性,在确保所申报项目符合国家和该省重点发展领域的前提下,对如何放大PPP项目受益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引领和示范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通过广泛调动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积极性,构筑良性可持续的PPP项目建设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整合项目布局,统筹考量主权融资、非主权融资和私营资本融资,以此构建融资合力。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世界银行贷款青海西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谈判完成
- 日本银行界将对北美页岩气项目融资 以削减电费
- 湖南龙山县“BT模式”助推城市环境提质
- 中央文化企业数字资源库项目资本预算申报启动
- 泰国通过两铁路项目 未来直通中国
- 湖北竹山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四川泸县创新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管理机制
- 合肥政府买服务项目全公开社会组织成为22个试点项目的
- 江苏南通市绿化引入PPP模式节约财政投资数千万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