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得知,今年开学季,一些地方县城的领导不再把子女送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地区的高中就读。追问之下发现,原来他们是看中了重点高校推出的贫困地区专项计划,送往这些地方就读是为了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近
记者采访得知,今年开学季,一些地方县城的领导不再把子女送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地区的高中就读。追问之下发现,原来他们是看中了重点高校推出的贫困地区专项计划,送往这些地方就读是为了享受这一优惠政策。
近年来,“寒门学子难上重点高校”引起热议。为此,不少高校推出“贫困专项计划”,通过扩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招生比例,以及实施农村学生专项资助招生等政策,将招生名额向贫困地区倾斜,给“寒门学子”更多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以彰显教育公平。
然而,如此优惠的政策却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一些县城领导不再像以往那样把子女送到教育条件更好的省城去读书,而是想方设法送往贫困县的高中就读,以便搭上优惠政策的便车。这显然会对农村贫困学生的高招机会造成挤压,违背了贫困专项计划的初衷,损害来之不易的教育公平。
这些事例尽管还看不出官员权力滥用的问题,但由于官员比其他群体更加熟悉现有政策,钻起政策的空子来便容易很多。但当官员子女都以贫困专项计划的名义挤占真正贫困的孩子上了重点大学,这些官员又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
官员子女去贫困县就读,突显出专项政策仍然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强调区域划分的多,对“农村贫困地区”“农村孩子”这样的精准限定很少。其实,既然是贫困专项计划,最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针对真正的贫困孩子,而不应该是大而化之的“贫困地区”。只有计划更加细致、更加科学,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教育公平是最为基础的社会公平。高考直接关系到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甚至决定着以后人生之路的走向。此前,有关高考招生政策所引发的“高考移民”闹得沸沸扬扬,损害了很多人对社会公平的信心。如今,避免官员子女以及可能的富家子弟成为“贫困生”进入高招贫困专项计划,需要有关部门重视。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推动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的决心不能动摇。细化招录条件,构建起教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审查机制,严防高考移民、资格造假等种种猫腻,推动招生各个环节成为“阳光工程”,才能真正让更多“寒门学子”享受到制度的红利,社会也才会更加公平。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湖北建始县16条“硬杠杠”专项整治城乡低保
-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专项维护农村环保设施运行
-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四招”打造乡镇专项资金监管体系
- 美联储将于10月底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 文化补贴,是补“母鸡”,还是补“鸡蛋”?——对当前文化产
- 海南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 安徽固镇县专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 辽宁沈阳市铁西区设立安排社区惠民专项资金
- 中国披露空间站计划:将来或允许各国航天器停靠
- 厦门市设立农村房屋抵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缓解农民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