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注定将记住1999年的3月,“私营经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占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1978年,全国14万城镇个体工商业者代表中国民营经济的阵容,“夹着尾巴”为温饱操劳奔波;20年后,波
中国民营企业注定将记住1999年的3月,“私营经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占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1978年,全国14万城镇个体工商业者代表中国民营经济的阵容,“夹着尾巴”为温饱操劳奔波;20年后,波澜壮阔的民营企业已大大缩小了与国企的距离。回顾民营企业短暂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已经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完成了两次飞跃,进入到第三次创业时代。
混沌的第一次创业时代
改革开放后的民营经济先驱是进不了体制内企事业单位的城镇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国家无力养活过多的人口,于是给一部分人放生,让其自谋出路。这一部分没有社会保障的人在求生中却踩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为第一批富人。
80年代,“下海”一词诞生,许多放弃养尊处优的体制保障的人也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以他们的学识和胆魄开创民营经济的新境界。四川的刘氏兄弟放弃公职去农村养鹌鹑,开始了希望集团的创业;不怕坐牢的牟其中借了300元钱开办了“江北信托服务部”,后来发展成了南德集团;四通的段永基开始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张宏伟当上哈尔滨东方建筑工程公司的经理,开始了东方集团的创业……他们不仅要完成发家致富的使命,同时也想把企业发展成一种事业,他们无形中成了新的中国企业制度的探索者。
鉴于民营经济的成就,1988年,国家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同时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增加了私营经济的条款,自此民营企业名正言顺地进入国家的经济和政治。
这个时期民营企业的追求特征是:
一、从国有企业的拾遗补漏者成长为竞争者。鲁冠球由一个打铁匠成为汽车万向节的主要供应商,何享健原本加工电风扇壳的小作坊也生产出全国知名的美的风扇。
二、追求产量,赚第一桶金。计划经济时代给民营企业馈赠了一个极大的卖方市场,只要开足机器生产,就会有市场,于是“暴发户”不断诞生。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和温州的皮鞋、电器市场,广东的服装市场,许多专业市场应运而生。穿不到一星期就开裂的温州皮鞋在全国也成了畅销货,广州陈展鸿经营服装成了中国首批千万富翁。很多民营企业在这个时期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
三、家族作坊的生产方式。以家庭和亲朋好友为基础开始打江山,这是一种普遍的模式,面对市场风险,创业有时显得悲壮,谁都不愿共担风险,只有家族可以同舟共济。
四、走关系、找靠山。持续不断的“姓资姓社”之争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使民营企业不敢显山露水,找顶“红帽子”,作为保护桑娃哈哈集团老板宗庆后没拿国家一针一线,头上却带着一顶校办企业的帽子,成为中国文教系统中最大的企业,这顶“红帽子”曾几次救他于危难之中。
五、引进技术和设备。80年代末民营企业尝到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甜头,引来了一场西方国家和亚洲四小龙们向中国倾销淘汰设备的风潮,这些国际二三流的设备一时还是受用,但不出几年便遭退休,使一些民营企业跌进不少钱财。
1989年的政治风波引发了民营企业的一次大地震。一篇新华社通稿《万润南搬起“石头”要砸谁》在揭露了四通集团原总裁万润南因卷入政治风波逃亡海外后,断言:中产阶级、私营企业、个体户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源。民营企业进入了诚惶诚恐、惊悸不安的低潮时期。
狂热的第二次创业时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同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民营经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压抑已久的民营企业释放出巨大的热情,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企业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许多企业每年以几十倍上百倍的速度成长,一批企业巨人就在此时诞生,民营经济的力量得到空前膨胀。以四通集团和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概念,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
这个时期民营企业的追求特征是:
一、高速成长、规模效应。在游戏规则逐渐形成、市场风险逐渐增大的大势下,“船小好调头”的民营企业优势日淡,经不起风浪的颠簸,于是“船大好远航”成为新的追求目标,“企业集团”的概念横空出世。民营企业开始争拼市场份额和地位,抢得许多行业的霸权。如保健品行业的飞龙、三株、红桃K、太太,家电行业的美的、创维,饲料行业的希望,饮料行业的娃哈哈等。
二、多元化投资和经营。国内的经济转型期产生了太多的机会,手中已有大把资金的民营企业无法抗拒诱惑,四处出击,走上多元化之路;同时,他们也是为了化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史玉柱投资保健品和药品的初衷,是看不到电脑行业在国内的前景,他怕巨人电脑在国际品牌的冲击下丢失江山。当他尝试把保健品“脑黄金”投入市场时,意外地大获成功,于是他下定决心,走上了“不归之路”。
三、借助金融资本发展企业。原本与民营企业无缘的银行贷款,因为民生银行和地方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诞生以及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而成为可能。许多企业开始走出靠自有资金发展企业的旧模式,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到一起。
四、质量和品牌意识增强。上海、南京等地掀起规模巨大的拒售温州货运动,使全国的民营企业都受到了一次教育。“容声冰箱,质量保证”这样的广告语一时流行,“信得过”产品推荐也很走红。太阳神掀起了中国企业CI战略风潮,把品牌形象、无形资产等概念引入到企业界。随着广告大战的兴起,许多知名品牌从此诞生。
五、家族制改革。企业资产急剧膨胀的时候,家族企业中的利益分割矛盾也越来越大,发展机会很多,各自的发展取向也遭遇空前的冲突,企业发展陷入危机,于是兄弟分家、父子分家,各打天下。1995年希望集团刘氏四兄弟分家,成为家族企业解体的最大个案。
六、网罗人才。“宁可放弃100万元的生意,也不可放弃一个人才”,美的集团何享健此话已经成为名言。何享健文化不高,但能把一个街道作坊办成世界最大的电风扇生产基地和国内第二的空调机生产商,他依靠的就是人才。在公司最高管理层中,除他是顺德本地人外,其他都来自五湖四海。鲁冠球曾经求才若渴掏钱培养大学生的故事也传为佳话,每年他都紧盯着名牌大学。挖国企墙脚也成了时髦。民营企业家们开始把人力当成一种资本。
七、民营科技企业兴起。联想、实达、华为等一大批企业的兴起改变了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厂的形象。在高科技领域,民营企业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技术创新受到空前的重视,技术含量成为民营企业争夺市场空间的新手段。
八、产权重组、企业改制。民营企业资产家族式的色彩在逐步淡化,通过收购兼并国企、集体企业,企业资产结构变得多元。由于国家政策的宽松和稳定,许多企业摘掉“红帽子”,清晰产权,结束了套着脚链跳舞的岁月。1993年顺德最早掀起了全市企业的改制试验,成为全国的楷模。
九、追逐社会和政治荣誉。民营企业家摆脱不开“宋江、孙悟空情结”,经济地位一高,总想往政治上靠。牟其中、鲁冠球、姜伟、史玉柱都曾是“改革风云人物”,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总是披满政治光环,工商联、政协、人大等无所不及,民营企业家总希望在政治上获得归依感和安全感。
1996年开始,民营企业又遇到了一次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源却来自企业本身,由于发展过速,企业管理漏洞百出、多元化决策失误、人才结构失衡、企业创新不利、资金浪费……许多问题开始爆发。飞龙姜伟的《总裁的20大失误》扔出了民营企业自我反省的第一颗炸弹,随后巨人史玉柱、三株吴炳新、太阳神骆辉都先后对自己的失误进行了深刻剖析,民营企业进入一个自我反省的时期。
理性的第三次创业时代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民营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成分”的差别正逐渐淡出。
然而,摆到民营企业面前的却是一道严峻的难题:国企经历改革后逐渐恢复元气,跨国公司大量进入,对羽毛未丰的民营企业形成两面夹击;亚洲金融危机的侵害尚未消除、市场过度疲软、企业自身素质问题……未来之路将如何面对?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下,民营企业又开始新的一轮求索。
这个时期民营企业的追求特征趋向理性:
一、不求规模求竞争力。曾经无节制膨胀的企业都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删繁就简,放弃某些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圳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认为,规模大的企业往往会不打自死,国家曾经仿效韩国捆绑了江苏三大石化企业,结果没有创造出巨无霸,只捏造了一头恐龙,因为徒有规模而缺乏独占鳌头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人对王石卖掉旗下很赚钱的怡宝矿泉水而专注于住宅开发曾经表示不解,但如今当房地产商们纷纷落马而王石傲视群伦,当初他的决策意义不言自明。
二、理性多元化。在“多元化”遭受普遍非议的时候,新希望总裁刘永好却从饲料主业挺进到房地产、医药、国际贸易等领域。刘永好对多元化的态度相当谨慎,每次投资前,首先让专门部门去考察立项,然后经专家小组反复批驳论证,如果是批驳不倒的才放手去做,因此他从未做过亏本生意,房地产项目光是置地就赚进一大笔;而且多元化项目不得超过总资产的40%。不打没把握的仗,在市场机会空间急剧缩减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变得更为理性。
三、高级经理持股。由于人才结构的不稳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级经理的监督成本很高,他们的懈怠会给企业带来危机,民营企业家于是不再独霸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让高级经理享受优先认购权,把他们的利益与企业命运捆绑在一起。美的集团于1998年底开始了尝试。
四、职业经理人阶层。仅仅在摸索中培养的能力和素质已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民营企业家需要求助外来的人力资源来打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随着人才的流动性增大、经理人交易市场的完善、国有企业改造后许多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市场,职业经理人阶层在国内呼之欲出。
五、民营企业上市。上市融资不再是一个梦想,民营企业以前只能通过买壳上市来募集资金,《证券法》的出台,使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上市变得没有差别,香港股市的第二板块也向内地民营企业开放。企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资本的较量,一些有资格的民营企业上市后,如虎添翼,将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六、风险投资逐步形成。中国高科技企业长不大的一大原因就是中国缺乏风险投资。1998年3月,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风险投资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另一方面,国际风险投资已经登陆中国,四通利方于1997年8月成功引入650万美元风险基金,1998年5月深圳金蝶公司引入了国际数据集团(IDG)设立的“太平洋风险投资基金”2000万元人民币,民营科技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七、面临复关后跨国公司的全面冲击。随着复关问题的解决,中国民营企业将与跨国公司在同一个拳击台上较量,国情优势将逐步淡化,民营企业无论在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能力上都将与跨国公司有场势力悬殊的较量,致力于培养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成为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
1998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行政官约翰·韦尔奇在公司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推崇的公司时说:“无论何时,机会和变革是并存的。面对市场动荡不安的变化,一个企业应该振作精神而非无所适从,这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代,第三次创业任重道远。它们需要有比以往更好的竞技状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国务院首次全面部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尽快将营改增试
- 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 中央文化企业数字资源库项目资本预算申报启动
-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今日在京举行
- 广西三年投入40亿元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 代表委员把脉企业“技工荒”
- 财政部规范中央文化企业产权流转
- 财政部规范国有冶金矿山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 前9个月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4%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