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自然规律的口号正被抛弃,一些不符合旱区实际的治沙做法正在被修改,中国的治沙工作开始变得更加尊重科学、尊重实际。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治宝用三十个字概括了目前中国治沙工作的主导思想
违背自然规律的口号正被抛弃,一些不符合旱区实际的治沙做法正在被修改,中国的治沙工作开始变得更加尊重科学、尊重实际。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治宝用三十个字概括了目前中国治沙工作的主导思想:全面保水,强调自然恢复;条块绿化,适度人工抚育;集中发展,建设沙区小康。他认为这是比较符合自然规律和中国治沙工作实际的。
董治宝说,从目前中国国内治沙的效果看,虽然局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出现了逆转,但总体形势仍然趋于恶化。这与以往治沙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是分不开的。董治宝认为,中国以往的治沙误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人定胜天型。过去中国部分地区在“向沙漠进军”、“人进沙退”等口号的引导下,治沙工作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自然规律,从而直接影响了治沙成效。甘肃民勤县现在被称为“沙海孤舟”。当地就是由于过度利用沙区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了0.5到1米。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民勤现有的9000公顷人工沙枣林全部枯死,23300公顷白刺红柳林也面临枯死的境地,2万公顷的土地荒芜,面临着二次沙漠化的威胁;
二是撒“胡椒面”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樊胜岳说:“国家对治沙工作投入了巨大的资金,由于投入治理的范围大,使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降低了治理成效。部分地区平均下来每公顷的投入仅在三、四十元,投入的钱连挖坑都不够。”
三是短期效益型。由于大部分荒漠化土地在治理后,短期内基本上不产生经济效益,相关部门的激励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很难调动群众的治沙积极性。即使治沙工作在短期内有所成效,最终也不能阻止环境继续恶化。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以往治沙理念的弊端,并采取一些更加实际有效的治沙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共有牧民2万人左右。长期以来,过度放牧使草原的自我恢复能力低,造成了土地沙漠化。为了减缓草原沙漠化的进程,当地通过小城镇建设,已经迁移了牧民5000余人,实现了500多万亩草地的退牧,大大减轻了草原的压力。从当地的情况看,定居1名牧民大约就可以实现约1000亩草原的退牧,成效相当明显;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种植耗水量大的乔木的行为也已经不被支持。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裁定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违规 商务部表
- 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 中国外汇局开展外企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
- 中央财政支持启动退耕还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等工
-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圆桌会议今日在京举行
- 中国最堵25个城市或将在2015年前后纷纷限购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回顾
- 2014年是中国房地产改革和估值修复年
- 财政部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