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接见西南局代表时,曾问云南贡山县代表孔自清,“你是什么族?”孔答:“我们自称独龙人,外族称我们‘俅子’‘俅扒’。”周恩来听后说,“就按你们自已喜欢的称呼,
1954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接见西南局代表时,曾问云南贡山县代表孔自清,“你是什么族?”孔答:“我们自称独龙人,外族称我们‘俅子’‘俅扒’。”周恩来听后说,“就按你们自已喜欢的称呼,叫‘独龙族’。”从此,独龙族正式载入我国的民族史册。
采访遭遇挑战……
清晨,汽车行驶在颠簸不堪的盘山公路上,由于前段时间的雨水大,造成盘山公路多处塌方,直到下午5点多,一天的盘山路才到了尽头。
独龙族,现在全国总人口为5800多人,是特少民族,其中有5100多人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占独龙族总人口的88.1%,是独龙江地区最早的主人。独龙族先民最早活动在金沙江、澜沧江一带,以后发展到怒江、独龙江流域。至今,独龙族老人们仍称他们是从“太阳出来的方向”搬迁来的,因此,人们还称他们为“太阳部落”。
为了更多了解深居大山之中的独龙族,我们决定前往丙中洛乡的一个叫小茶腊的山村采访。
小茶腊村,坐落在高黎贡山一座2000多米高的山上,当地人称作小茶腊山。山上居民全部为独龙族,大概有30多户、120多人。当我们连夜赶到山脚下时,将要做我们向导的乡干部刘阳华告诉记者:“这座山山势很陡,非常危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北京来的记者上去过,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明天一早再上山。”
“能不能叫几个人下山接受采访?”乡党委书记和政江也对记者的安全表示担心。
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
由于时差的原因,这里早上7点钟天还没有放亮。我们匆匆吃过早餐,轻装上路。
上山没有公路,不通车,只有一条村民们踩出来的盘山小道。这条小道,有时靠立木爬行,好像爬“天梯”,非常危险。心里几次打起退堂鼓,但“完成采访任务,勇做第一”的信念战胜了一切杂念。5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三个半小时。
我们的心亮堂堂
“到了,到了!”当我们走得筋疲力尽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独龙族人居住的房子,向导小刘喊了起来。长途跋涉的惊吓和疲惫顿时荡然无存,一直低头攀援的我们这时才认真打量起独龙族人居住的房子。
这是典型的长方形木垒房,它靠山打桩,离地二三尺高,四周以椽子为墙,上覆以砍刀削劈的木板,内铺木板,火塘设于屋角,只设一道门,门朝东开。
“有人吗?”听到喊声,主人从屋里走了出来,得知我们从老远的北京来,高兴极了,说我们是第一个来到他们村子的北京记者。这家的主人叫余强生,55岁,是小茶腊村村口第一户。他说,他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家两亩半的旱地种的玉米和荞麦,一年能产1800斤粮食,除了吃外还能卖几百块钱。”
“除了种粮之外,你们还有其他经济来源吗?”
“有啊,采药材,我们主要采黄金果、枪合和虫萝什么的。”他说,黄金果目前两块二一斤,一次可以采80斤,一年如果采1000斤,收入就达到2000多元。枪合可卖400多元,虫萝又能卖200多元。另外,他家还养了6头猪、6只鸡。“村里有很多人药材比我采得多,收入比我高多了!”
这时,我们环顾了一下老余家的陈设:14吋彩电、VCD机……老余说,从山下租些光盘看是他平时最大的乐趣。
“2001年,政府出资在山上给我们建起了饮水池,把山泉引了过来,彻底解决了我们的饮水问题。”说起这些,老余还是有些激动:政府出资引导,我们花500多元就装了一台微型水力发电器,还有电视接收“大锅”,现在,电视能看了,电灯亮了,我们的心也亮了……
家乡的生活充满光明
“汪汪、汪汪”当我们再往村里走时,传来一阵狗叫。伴着狗叫声,从房子里跑出一个漂亮伶俐的姑娘。
“我阿爸阿妈都去赶集了,只我一人在家。”姑娘把我们让进屋,说话时带着银铃般的笑声。
“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打工呢?”
姑娘一边给我们倒水一边做着自我介绍,她叫杨春燕,今年21岁,在云南民族文化专修馆学习了4年的民族舞蹈,最后考试时,由于身高差两公分没被选上,2001年回到了家乡福贡。
“你为什么不到大城市的歌舞厅去跳舞,发挥你的舞蹈才能?”我们打趣道。
“那样会被阿爸阿妈打死的!”她说话时仍然带着笑,她说她不太适应城市的喧嚣,只喜欢她的家乡,用她的话说是:“家乡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真不愧是搞艺术的。
不一会儿,她从外面拿来一盆大甜梨给我们吃,她告诉我们,家里种了14亩地,8亩玉米、还有4亩荞麦和2亩黄豆,除了自己吃外,在集市上能卖出几千块钱。另外,她父亲还采虫萝、枪合、独活等药材,一年也可以卖个二三千元。“这不,阿爸阿妈今天就是带着33斤枪合和27斤独活下山去赶集的。”
当我们来到贡山县时,财政局的有关领导告诉我们:作为独龙族自治县,尽管社会发展层次还比较低,经济也较落后,但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增大,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去年,独龙族人均纯收入比1998年增加了300———400元,这个“阳光部落”的少数民族同胞的未来的确是一片光明。
(执笔:陈清华 刘雅琼 高冰尘)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金砖银行落户幕后博弈一年:上海险胜新德里
- 事业单位人员一年连续旷工超15个工作日可解聘
- 写给新的一年
- 太原一年“挤掉”不合理投资13亿元
- 肩负重托出发 带着收获回来——财政部领导带队深入基
- 长春医保议价谈判初解“看病贵”一年来为患者和医保基
- 肩负重托和诚意出发 带着收获和责任归来——财政部建
- 欧盟财长会议同意西班牙减赤目标延后一年
- 国土部重拳整治闲置土地满一年按地价20%征闲置费,满两
- 国土部:闲置土地满一年按地价20%征闲置费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