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用好城建资金 考验执政能力本报报道过的无锡市城市建设资金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 2004-11-18 09:33:22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苗福生 吴红萱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类政府性建设资金管理分散、缺乏统一协调、资金使用方式不规范、项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不仅造成盲目投资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类政府性建设资金管理分散、缺乏统一协调、资金使用方式不规范、项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不仅造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财政资金,而且也给地方政府带来财政风险。因此,如何规范、安全、有效地管理好城市建设资金,就成为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无锡市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系列经验和做法,在本报曾分三期做过详细报道,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会聚太湖之滨,对无锡市城市建设资金管理的制度创新的丰富内涵予以研讨。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宏观司副司长、经济学家丛明,将无锡市的经验概括为一个核心与两个优势。一个核心,即对政府投资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与管理。丛明评价说,这个核心的建立意义很大,它还延伸出两个优势:一是充分发挥了财政预算管理的优势,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搞建设不留包袱,掌握了总量平衡;另一个是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内审机制,真正履行了财政的监督职能,丛明说,过去通常的做法是,财政拨款,事后监督,但是检查出的问题都已经成为事实,现在通过动态监督,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堵住了。所以,可以看出,无锡市这些年450亿的城建资金不出问题,是和制度建设分不开的。
站在公共财政的立场,著名学者贾康、高培勇、张馨对无锡市的做法也予以了高度的评价。贾康说,无锡市的实践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无锡市政府在朝着规范管理城市建设资金的实践中,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理念。无锡的实践,在部门职能的划分上解决了缺位与越位的问题,在资金管理上,真正体现了财政预算在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高培勇说,财政收入来自非国有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用好纳税人的钱,办好公共事业就成为对各级政府具有什么样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针对当前城建资金中存在的大量的浪费、腐败等问题,高培勇说,防腐比惩治更为重要,他提出这样一个基本思路:第一,由财政部门一个口子统一管理所有政府性资金;第二,将所有政府性的资金均纳入预算;第三,所有的支出都依法管理。他认为无锡的做法更坚定了自己的这一主张。张馨教授说,公开、透明是公共财政的一个基本特性,无锡的实践是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的一次创新,尤其放在当前城市管理资金矛盾与问题十分突出的背景下来看,其做法有不少地方可圈可点。
由无锡的城市建设资金管理还带出了诸多相关的话题,比如,如何统筹兼顾,合理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既保证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又能兼顾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城市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再如如何将城市建设资金的管理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完美地结合起来;还有关于引进听证制度,充分体现民意等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教授,从国际城市建设的正反例子,提出了城市建设中要考虑的近忧与远虑。专家们认为,这些都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此次研讨会由无锡市政府与中国财政报共同举办,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在百忙之中为本次研讨会发来了贺信,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江苏省财政厅、中国财经报社的领导以及一批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秦晓鹰主持。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提高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 宁夏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专项扶贫资金切块分配到县,围绕资
- 山东淄博市利用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效应”
- 户籍改革需要冲破“资金困局”
- 莘县俎店乡认真监管财政奖补资金
- 韶关乐昌市加强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
- 徐州市稳步推进政府购买第三方绩效评价服务
- 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就“薄改”资金使用情况答记者问
- 安徽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 加纳政府:加纳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紧急救助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