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在“低调”中“张扬”执政理念——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刘伟访谈

今年3月,原任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的刘伟,履历再次有了新的变化,职务中少了一个“副”字。3个月过去了,仍未“烧三把火”的刘伟并没有让更多的人所认识。衣着大方得体,举止温文尔雅,谈吐机智不凡,伫立人群中,

今年3月,原任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的刘伟,履历再次有了新的变化,职务中少了一个“副”字。

3个月过去了,仍未“烧三把火”的刘伟并没有让更多的人所认识。衣着大方得体,举止温文尔雅,谈吐机智不凡,伫立人群中,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他是一名学者,这与人们印象中财政局长的“历练沧桑”多少有些出入。低调,或许用在他身上是更为恰当的词语。

正当外界在猜测他的执政理论,是“稳健型”还是“开放型”时,一场有关财政人“洗脑”的运动,却把这个低调的局长推到了舆论的前沿——“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出路才会更宽,开放的程度才会更大,经济才会更快地发展,财政的改革才会更透彻,财政实力才会更强。不换思想就换人!”

重提解放思想是“炒剩饭”,还是一场政治走秀?是急先锋还是另一种保守?解放什么思想?思想怎么解放?面对种种议论,刘伟显示了他睿智而又“张扬”的一面。

最大的危机是看不到危机

“单从财政上讲,对比上海、浙江等省,重庆不仅在规模上难望其项背,在速度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决无理由坐井观天、沾沾自喜。”刘伟直言,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那在做规划、定决策、谋发展时,就很容易受困于“内陆型思维”。总认为,大海离我们太遥远,重庆没有沿海地区的区域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天不足”。故而,思想不新、思维不活、思路不宽、动力不足,不敢解放、不愿解放、不会解放,即使参与了解放思想的讨论,也只是跟着空发议论,贴上一个“解放”的标签,思路仍然冲不破牢笼,改革仍在原地打转。

“实际上,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思想大解放的30年。凡是改革的先行者,都抢占了先进思想的高地,得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回报;凡是改革的落伍者,都陷入了落后观念的泥潭,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倒退。拿早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上海来说,如今,他们最担心的是‘想不到’,而不是‘办不到’。‘办不到’可以千方百计去办,‘想不到’就是自身难以逾越的屏障。解放思想,就是要让我们想得到、看得远、干得好。”刘伟指出,财政人“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的思想日益突出,行事作风日益颓废已经显现。如很多事情都要等上面拿主意、定调子,满足于按部就班;有的不思进取,满足于得过且过;有的观念陈旧、固步自封,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有的畏首畏尾、怕得罪人,奉行好人主义,满足于做“太平官”。

“最大的危机是看不到危机。”他认为,如果不时常解放思想,会导致人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无所作为。他形象地举了一个例子:国外有人曾做过一个试验,将一条鱼与一块诱饵用玻璃隔开,那鱼本能地一次次去吃,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久而久之,那鱼不再有吃鱼饵的欲望。此时,人们再将玻璃取开,即使鱼饵近在嘴边,那鱼也不会再去吞吃,仍在原有的水域内循规蹈矩地游动。“这就是长期固守一方,习惯于千篇一律的可怕。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试想,如果思想不解放,我们身边将会有多少这样的鱼?”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只有真正做到观念先行一步,以冷静的眼光审视过去,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周边,以创新的思维谋划未来,才能真正闯出一条有重庆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财政作为政府的综合职能部门,要做到生财有道、理财有方、用财有效,就不能再沿袭过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被动服务的思维定势,必须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宏观的视角,更务实的举措,来主动谋划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有所作为。

令其欣喜的是,他的思想与随后“空降”重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提出用“三把尺子”丈量重庆找差距的思想不谋而合。即第一把是“纵尺”,用这把尺子量,直辖1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值得自豪;第二把是“横尺”,就是横向比较,与兄弟省市比,重庆差距突出;第三把尺子是用“314”总体部署量,这是总书记为重庆特制的符合国家要求的尺子,要达到“尺寸”所需,重庆任重道远。他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解放思想,就是要冲破思想的牢笼,摆脱一切陈规陋习、条条框框的束缚,斩断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羁绊;解放思想,就是要睁大眼睛看中国、看世界,让重庆的大门敞得更开。

财政如何走出“思想的峡谷”

刘伟认为,当前财政人解放思想需要四个“突破”:一要突破观念的“樊篱”。财政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从直辖10年的耀眼“光环”中解脱出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审视市情;从局限于西部的视野中解脱出来,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姿态抢抓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从“官本位”思想中解脱出来,以广阔的胸怀、非凡的气度、优良的服务吸引和包容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求稳妥、怕风险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以开拓创新的理念、敢闯敢试的气魄,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二要突破思路的“瓶颈”。地方财政要实现大发展,要善学。向思想先进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学习,突破“山头”意识和“峡谷”思维,摒弃量体裁衣、小打小闹的工作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借力,突破过分强调依靠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依托港口、铁路、外资企业等借船出海,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突围:突破发展困难多、政策支持少的思维方式,以高超的智慧、灵巧的办法探索发展新思路、新模式,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危旧房改造、西部新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而这一切,就是要财政用好用活政策,搭建好培植财源的新平台。

三要突破作风的“屏障”。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只有突破不良作风障碍,求真务实抓开放,服务一流优环境,才能为扩大开放提供优良的环境保障。重庆要实现大开放大发展,要求“真”,必须突破经验主义、传统模式的障碍,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优”,必须突破官本位、部门利益的障碍,主动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好务、排好忧、解好难;要求“实”,必须突破形式主义、纸上谈兵的障碍,切实提高执行力,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四要突破制度的“枷锁”。制度既可以激发活力,也可能挫伤热情。只有打破不合适宜、不利于开放的制度束缚,健全科学的制度、开明的政策、灵活的机制,才能为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重庆要实现大开放大发展,需要完善财政制度,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需要灵活招商引资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招商引资效果;需要加强行政效能考核,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开展社会测评,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把纳税人的钱管好用好。

虽然刘伟并没有提及更多的“解放细则”,但单从“洗脑”一方面,就足以彰显出他在推动财政改革上将要付出的精力。而这,也正是重庆财政再创佳绩所必须要历经的“涅槃”。

他为此还特别申明,他所倡导的解放思想,绝不是鼓励闯红灯、打擦边球,而是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和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形成新的认识,开辟新的境界,打开财政新局面的“彻底解放”。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郑钢 邓勇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