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狠抓防沙治沙,再造秀美新贵南

贵南县是沙漠化面积分布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沙漠化面积311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31%,其中沙漠面积143万亩,沙化土地每年以不同的速度在扩展蔓延,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在上级

贵南县是沙漠化面积分布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沙漠化面积311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31%,其中沙漠面积143万亩,沙化土地每年以不同的速度在扩展蔓延,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以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三滩两沟一流域为重点治理方案,并付诸实施,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封、造、管、护并举,治沙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据统计,十五年来全县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7.5万亩,其中人工治沙造林7.5万亩,封沙育林草10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10万株。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6%,提高到6.4%。治沙工程逐步步入了讲规模、求效益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长期的治沙生产中,逐步摸索和总结了杨柳深栽造林技术,沙障设置,乔、灌、草结合,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的治沙技术措施等。为今后治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在多年的治沙工作中,贵南县总结了如下经验: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贵南县是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多年来,县政府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全县生存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在每年全县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层层签订责任状,把任务真正落实到各级领导的肩上,并建立领导绿化点制度,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兑现,奖优罚劣,有力促进了防沙治沙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全县上下一盘棋,共同治沙,改善生态的大好局面。

(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针对该县沙区面积大,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实际,在治沙上,县政府采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在布局上以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以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和沙生植被为中心,建立防治用有机结合的治沙工程体系。在茫拉河流域,建立了“窄林带宽网格”为主体的农田防护林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防护林已发挥出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沙沟河流域实行“以封为主,封造并举,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治模式,封育初见成效,生态持续恶化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人进沙退,生态明显改善,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在风沙危害的木格滩边缘的茫拉、黄沙头、多什则沟、库区,以保护天然草场、河滩为目标,实行“以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沙措施,采取设置沙障、杨树深栽造林、乔灌草一齐上,多树种配置综合治理。特别是过马营多什泽沟,森多黄沙头,茫拉的上下洛哇,已成为全县治沙的亮点,流沙被固定,绿树成荫,有效控制流沙的移动,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三)依靠科技,科学防治 沙区自然条件严酷,要确保治沙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在治沙建设中的推动力作用。在树种选择、治理模式、技术配套上下功夫,做文章。首先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交流,进行培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其次是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新途径,开辟防沙治沙新模式,试验推广杨树深栽造林技术、沙障设置、雨季直播柠条、容器苗造林新技术,在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县共推广杨树深栽造林6.5万亩,成活率达85%以上,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加大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推广,生根粉、保湿剂的推广工作,逐步解决干旱区造林技术问题,用GGR处理各类苗木300万株,提高造林成活率20%以上。四是注重技术的组装配套,把成功的技术进行重组,运用到治沙过程中,增加了工程科技含量,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果。

(四)落实政策,完善机制 防沙治沙工作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四荒地承包的意见》。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国家建设向西部的转移,县政府又不失时机的制定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实行“谁承包、谁经营、谁开发、谁收益”,允许继承、转让、拍卖的政策,同时调动了农牧民群众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掀起了个人承包治理沙漠新热潮,全县涌现出联户承包、大户承包治理新模式,治沙造林面积3.5万亩。

(五)全民动手,社会参与 按照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履行义务植树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投入植树造林活动中,有力地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尤其是2003年以来,成功开展军民共建万亩治沙造林活动,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州军区独立团连续几年参加地方的治沙活动,按照林业部门的技术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几年来共完成治沙造林5.6万亩,开创了军民携手治理沙漠的先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六)依法治沙,保护成果

在工程建设中,做到“一分栽、九分管”,不断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护林网络制度考核办法,明确管护目标,使管护责任量化、细化,落实到人。全县每个村都建起一个护林小组,并聘请了护林员。广泛深入地宣传《森林法》、《防沙治沙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林业执法力量,加大对毁林、滥砍盗伐案件的查处力度,依法保护了建设成果。 今后治沙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以重点工程带动区域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林业建设步伐。重点工程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和支撑,要在全面抓好科学规划防沙治沙的基础上,以重点工程带动发展。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点上治理,面上保护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认真落实好加强生态保护的各项措施。

(二)落实政策,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要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广泛地利用民资,调动民力,集中民智,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积极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参与防沙治沙。

(三)调整种苗结构,加大种苗生产能力。大力培养耐寒旱的乡土树种,超前抓种苗。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种苗生产基地这一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自繁、自育、自用的种苗繁育网络。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把已推广的实用技术与林业重点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着力解决防沙治沙中的技术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五)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全面实行属地化管理。以乡镇为单位,城镇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真正把义务植树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六)正确处理林牧矛盾。贵南县大部分是牧业区,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林牧矛盾突出,正确处理林牧矛盾,是实现生态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发展草产业、实行休牧育草,推广舍饲圈养,促进林牧协调发展,建立林木管护的长效机制。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