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后来证实为谣言的手机短信四处流传,居然导致储户对香港东亚银行的挤兑,并一度引发该银行的股价遭受重挫。东亚银行及其在内地的法人银行东亚中国随即接连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仅在48小时内,这场挤兑风潮逐步平
一条后来证实为谣言的手机短信四处流传,居然导致储户对香港东亚银行的挤兑,并一度引发该银行的股价遭受重挫。东亚银行及其在内地的法人银行东亚中国随即接连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仅在48小时内,这场挤兑风潮逐步平息。东亚银行能够安然度过这场风波,得益于其迅速而有条不紊的各项措施。如,紧急召开记者会、通过当地行政部门公开发布支持银行的讲话向外界澄清事实,将此事立即通知香港警方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动员和请求当地有实力和信誉的个人或金融机构购买银行股票,稳定市场信心等。
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东亚银行成功应对挤兑风潮的做法对于国内银行业以及经济领域来说,都是一个及时而生动的案例。
目前,虽然我国金融总体运行平稳,但也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从深层次上看,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目前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等行业出现变化,经济大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这将有可能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上升,影响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运行。尤其是当前美国金融形势动荡加剧,将可能波及和影响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应该时刻关注情况的变化。
我国已于2006年5月制订了《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央各有关部门和有的地方还据此制订了各自的试行办法和预案,这在一定程度将对预警和防范应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现在的关键问题有几个,一是要把纸面上的预案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一旦出现问题,做到应对自如,该“出手”时能“出手”。各个部门和地方应该根据各自实际制订自己的“实施细则”,使应急预案具有良好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政府主管和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完善金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并抓紧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加强信息沟通,确保应急通讯联络畅通。这是应急预案的全部基础。二是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金融本身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这决定了在出现金融突发事件时必须协同作战。各部门各地区要在《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共同约束下,共享信息,建立统一协调的应急机制,同时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加强协调。三是进一步提高金融应急工作的立法层次,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金融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四次多边磋商会在北京举行
- 世界银行贷款青海西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谈判完成
- 日本银行界将对北美页岩气项目融资 以削减电费
- 尚福林首提推进银行业混改 下半年或有实质性动作
- 三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 下批试点向西部倾斜
- 消费金融服务商悄然崛起 佰仟金融深耕“草根”大市场
- 葡萄牙央行救助本国最大上市银行致欧洲股市反弹
- 俄罗斯为减少西方制裁影响发行新银行卡
- 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蔓延 按揭信贷违约风险暴露
- 公安部和央行联合发文: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假币过滤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