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红手印留下来的好书记——沈浩(下)

沈浩是一粒种子,在小岗扎根、发芽、开花、结果……6年里,沈浩舍小家为大家,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总共不到100天,记下了29本工作笔记和日记;6年里,沈浩以一颗博大滚烫的慈爱之心,为小岗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沈浩是一粒种子,在小岗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6年里,沈浩舍小家为大家,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总共不到100天,记下了29本工作笔记和日记;

6年里,沈浩以一颗博大滚烫的慈爱之心,为小岗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行善事,温暖了无数个家庭;

6年里,沈浩肩负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忠诚履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诺言。

尊老爱幼济贫

在采访沈浩事迹的6天时间里,不论是在小岗,还是后来到凤阳、合肥,人们向记者讲述最多的是:沈浩是个有大爱的人,尤其关爱老人、济困助贫。

“沈浩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大包干’带头人的关心和尊重那是没说的,从2008年1月起给我们每人每月发500元的补助,还在保险公司给投了保,保险公司每月又给100元,让我们晚年养老有了保障。”“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学这样告诉记者。

其实,除了12位健在的“大包干”带头人享受这一待遇,已去世的“大包干”带头人的遗孀同样享受每月500元的补助。由此,可以看出沈浩对启动中国农村改革的这些前辈们是何等的敬重。首先惦念并千方百计地让改革功臣们能够首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此外,全村实行每户建楼房可得到集体2万元补助的优惠。沈浩与“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大包干”带头人和遗孀不管盖与不盖都可得到2万元建房补助,前提是他们的子女必须要保证老人们有安居之所。

沈浩最看不得老年人受苦,他常嘱咐同事,一定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和“五保户”。他在一次走访时,看到“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人病得很重,一问方知因没钱不敢去医院。沈浩不由分说,开车就把老人送到小溪河镇医院,并对院长说:“老人家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等出院了我来结账!”

他对贫困人群更是倾囊相助。由石马村并入本村的殷广勇一家是目前小岗村的特困户,沈浩生前曾4次去他家送钱送物。

大学生村官赵玲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腊月二十八,沈浩带她和赵家龙副书记去给殷广勇家送米送油的情景:一间四处漏风的小屋,他患智障的妻子萎缩在墙角,脏乱的屋内没有来人站脚的地方,殷广勇怀抱小儿子手牵大儿子在寒风中不知如何是好。只听沈浩说:“来,咱仨人都站这边来。”在回来的路上,赵玲问沈浩,才知道他让3个人并排站的西北角是上风口,他说这样可以为他们父子挡挡风。临走时,沈浩又掏出200元钱叫殷广勇给孩子买吃的。

在关友江的引导下,记者来到殷广勇家看望,58岁的他正准备做午饭,左边站着2009年秋季被沈浩安排免费上学的7岁的大儿子有强,5岁的小儿子有宝趴在他的背上。刚提沈浩,他已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沈书记不嫌弃我这样的穷人,他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我和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

2009年11月17日是农历十月初一,民间俗称“鬼节”,殷广勇以给孩子看病为由向邻居借了20块钱,买来纸钱和鞭炮,顶着寒风抱着小的领着大的,再次来到沈浩墓前,祭奠这位心里装着穷人的沈书记。

关友江告诉记者,小马片住宅楼小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小岗敬老院也即将完工;沈浩生前帮助像殷广勇这样贫困户的承诺,很快就会实现。

幼儿园,一个培育未来希望的乐园,沈浩一直用爱心浇灌。园长沈艳是大包干带头人严银昌的女儿,她师范毕业后分到县城幼儿园工作。一次,去县城开会的沈浩到幼儿园对沈艳说:“我早就想把小岗幼儿园建起来,可最愁的是没有像你这样的专业老师,你能不能回村里来教呀?”

毫无准备的她,待回家静下来细想,人家能舍下省城温暖的家和那么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偏僻艰苦的小岗工作,本身就是小岗人的自己还有什么舍不下的呢?沈浩的爱心感动了沈艳。

2008年8月28日,小岗过渡幼儿园在鞭炮和锣鼓声中迎来欢蹦乱跳的孩子们。

记者在沈艳园长的带领下,看到这所暂时在她娘家二层楼的一楼开办的过渡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在4位老师的带领下坐滑梯、跳蹦蹦床。3间教室,按大、中、小3个班排列,小岗村2-6岁的孩子正在家门口接受正规幼儿教育。

沈艳说,沈书记经常来幼儿园看孩子,帮助解决困难。

2009年“六一”儿童节还带给孩子们玩具、参加庆祝活动,中间有人找他回办公室两次,他匆匆去又匆匆回来。庆祝活动结束,他又把孩子们家长留住,激动地说:“小岗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抓起。你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接受正规教育是正确的!”

如今,沈浩生前一直挂念的幼儿园新址已在规划当中,不日即将动工。他喜爱的、寄予厚望的小岗孩子们,不会忘记他的爱!

有困难找沈浩

全国流行一句话,“有困难找民警”;小岗也流行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

44岁的村民唐会英,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叫她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事。2007年,为准备过春节,她家拉上一头肥猪去屠宰户那里杀,途中因道路太颠簸,她从拖拉机上被甩了出去,当时就昏死过去了。丈夫王金府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猛然想起沈浩平时说的,有困难就找他。赶忙从手机里找出沈浩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正在北京开会的沈浩接到电话后,分别给镇里领导和镇医院打去电话。很快镇里医院的救护车就赶来了,幸亏医院抢救及时,不然,猪还没杀呢人倒先没了。

“我的命是沈书记救的,像沈书记这样的好干部,难得呀!他平时见到我们,不管老的少的,都是笑着先打招呼,从来不拿大(指官架子)。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死呢……”唐会英眼里噙满了泪水……

“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老人说:“沈浩这孩子脾气特别好,你说话轻、说话重,他都笑着听,你今天冲他嚷嚷,明天找他帮忙,他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你。尤其对村里的老人,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

68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学昌,在致富路上几次遇到困难,都是靠沈浩热心相助才柳暗花明。

如今,当记者深夜拜访已成为小岗村先富户的严学昌时,老人家满怀对沈浩的感激之情向记者讲述了3次送礼感谢沈浩而被拒绝的故事。

“沈浩刚来小岗时我家有一辆中巴客运车,专跑小岗至凤阳县城。一次沈浩到我家拉呱说:‘老严头,小岗要发展,你能不能再增加一条跑合肥的线路,方便乡亲和客人进出小岗?’我说,欢迎不及呀!可难度太大,我弄不成啊!他说:‘我来帮你办。’他开着私家车陪我从凤阳县运管所到滁州市运管处,再到合肥市运管处,结果还是没批下来。

我过意不去,就买了两条黄山烟和两箱食用油送到他宿舍。晚上他回去发现后马上给我又送了回来,很不高兴地说:‘老爷子,你的事我记在心里呢,别说现在还没办成,就是办成了我也不会收礼。’临走,他还给了我一盒烟。”

2006年11月,经过沈浩上上下下地多方奔走,老严头的小岗至合肥客运专线终于获准运营。严学昌接过沈浩送来的准运证,多年梦想的事真的让沈浩给办成了。

然而第二天,严学昌又为难地找到沈浩说:“添置1辆车需要25万,我的钱不够呀?”沈浩一听,有点恼火地说:“老爷子,你没钱也找我呀?跑那线路可是你赚钱呢!”为难的严学昌说:“你给我想想点子……”沈浩挠着头说:“这样吧,我帮你从信用社借贷10万块。”

严学昌拿着沈浩签名的担保书,高兴加激动。为了表示感谢,又拿上两条烟和两只老母鸡给沈浩。结果,自然又被沈浩拒绝了。他说,以后多支持他工作比什么都强。

2006年12月20日,严学昌小岗至合肥每日往返一次的客运线路正式开通,这天,他花了1.1万元备下15桌酒席,请来村民和有关方面的头面人物在鞭炮声中隆重庆贺,那场面是小岗村多年来不曾有过的热闹。

沈浩又给小岗办成了一件意义远大的好事!

第3次送礼是2009年中秋节,一直心存感激的严学昌,为了稳妥,事先给沈浩打了个电话,说家里有自养的小公鸡和鸡蛋,让他回省城过节时带上。正在开会的沈浩在电话里说:“小公鸡等我过节回来到你家里吃去,鸡蛋就留着你们自己吃吧……”

一直烟不离手的严学昌老人讲到这里,沉默了好一会儿又说:“沈浩为了我们小岗人早日富起来,没日没夜地操劳,谁家有困难都愿意找他,我们很想念他……”

村民陈光荣至今不忘,沈浩刚来那年的夏天,一天中午,她正在如火骄阳下等车,沈浩开着车从县里开会返回,见到她一个急刹车,伸出头问:“是到小岗的吧?”陈光荣见是沈浩和她说话,一个劲地直点头。只见沈浩把车往后倒了几十米停在村民陈光荣的面前,请她上车。这件事,对沈浩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但对陈光荣来说,却让她一辈子不忘:“沈书记这人,仁义啊!”

小岗人都知道,仁义的沈浩生活极为简朴,从农贸市场地摊上花5块钱买的一双棉鞋穿了好几冬,毛线衣烂了也照样穿在身上。但遇到困难村民他总是慷慨解囊。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送去。当他在街上看见“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驼着背手拄一根树根时,他弯下腰拉着老人的手说:“过几天,我去省城给您买一根拐棍来!”

6年里,像这样得到过沈浩关爱、帮助、救济的村民究竟有多少,谁也无法准确统计出。因为他是一个装满大爱却不求任何回报的共产党人。若不是他去世后有专人整理搜集,他做的这些事好多连身边的同事都不知道,这便是他对人民群众的爱。

6年里,沈浩宿舍的房门从来不锁,乡亲们只要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走进他的房间。记者听村党委副书记余谦讲,2008年2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小岗村扩大了近10倍,村里事务更加繁忙,每天来找他的人更多了。其他村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就趁他外出时在他住处安了一扇铁门,想让他少受打扰。他看到后很不高兴地说:“乡亲们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分内的事。”从此,这扇铁门就再也没有锁过。记者此番采访,也见证了那扇早为摆设的铁门,他是一个从不设防的“透明村书记”。

6年里,沈浩用自己的工资“贴补”小岗发展和需要帮助的人有数万元之多;他还开着私家车,为小岗奔跑了10多万公里。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在满屋书籍中发现了29本筹划小岗发展和抒发内心情感的工作笔记和日记,还有一个叫妻子一提就放声大哭的、未来得及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毛绒小狗,除此,再没有一件值钱物品……

2009年5月13日,受江苏大学党委邀请,沈浩为即将奔赴农村第一线的200多名大学生村官和400多名在校大学生作报告时,曾深情地讲了这样一句话,“大学生村官到农村要想干好事,必须首先爱你的村民,爱他们,为他们工作。”

多么质朴直白的语言,这就是沈浩!

沈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直深爱着他的村民,时刻想着他的村民,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小岗人3次沉甸甸的令中国感动的“红手印”。

舍小家为大家

沈浩有一个令很多人都十分羡慕的温馨家庭。自1996年就搬来合肥与他一起生活的九旬老娘,见到儿子,仍是一口一个“乖乖”地叫着,此时,已近中年的沈浩仿佛犹在儿时,依偎在娘的怀里那样的踏实和安全;在工商银行上班的妻子王晓勤,率直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尽管银行工作紧张而忙碌,贤惠的她仍不忘每天起早贪黑给胃不好的丈夫煲汤暖胃;秋季就该升入初中的女儿是他和妻子唯一的爱情结晶,所以用父母两个人的姓给孩子取名沈王一,掌上明珠的她给家里带来无尽的欢乐……

2004年2月,沈浩受命出任小岗村党支部书记。

临近“五一”节时,沈浩给在萧县杨楼镇做人大主席的四哥沈明儒打去电话商量说:“四哥,我刚到小岗,工作千头万绪,担子很重,今后恐怕一两个月都难回家一趟,你弟妹工作又忙,平常老娘一个人在家里,我真是放心不下,我想把老娘送回老家,托付给你们照顾。”

“五一”节,四哥沈明儒来合肥接老娘,沈浩搀着曾嘱咐他“乖乖,去了就要把人家的事情办好”的老娘临上车时,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娘面前,泪流满面地叫着:“老娘,儿子听从组织安排,到凤阳小岗工作了,一时不能回来好好照顾您,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说完,重重地给老娘磕下一个响头……

人们说,凤阳是出孝子的地方,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级别最高的孝子。如此推断,孝子沈浩的出现当是这块热土的孕育。然而,自古忠孝两难全,大孝子沈浩也不例外,在小岗人民需要他时,他把对母亲的深爱转给了小岗的父老。

到小岗的第一个夜晚,被蚊子咬得再也无法忍受的沈浩,起身抓起手机向妻子倾诉:“我的天呢,这里的蚊子有寸把长,都快把人给吃了。”妻子心疼地安慰:“你再忍一忍,天马上就要亮了……·”

转眼,女儿该上高中了,实在顾不上家的沈浩又与妻子商量,把女儿送回老家萧县读书,让她也经受一下艰苦环境的锻炼。孩子初到农村,住进大集体宿舍,没有热水洗澡,没有冲水厕所,省城长大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

电话里,听着女儿一个人在小镇中学里思念父母的哭诉,身在小岗的沈浩安慰女儿说:“你爸爸那个时候比这个条件苦多了,要学会和同学和睦相处,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挂断电话后,沈浩泪眼模糊……

2008年3月7日,他和妻子答应中午前赶到学校为很久未见的女儿过生日。因连续接待几批客商,等赶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1点。草草找个地方吃完饭回到学校操场,沈浩想让一直委屈生气的女儿高兴,竟在操场上给女儿翻起了跟斗。这下,实在忍不住的女儿一下子跑上去抱住沈浩,嚎啕大哭地叫着:“爸爸,我想你,就是想你呀……”曾经给女儿讲过多少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沈浩,此时也抑制不住,抱着心爱的女儿声泪俱下……

沈浩生前搭档、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2008年他陪沈浩应邀去江苏大学给大学生村官作报告时,有同学问他:

是什么信念让你在艰苦的农村坚持6年?

沈浩回答: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对那片土地的热爱!

又有同学问:沈书记,你作为一个九旬老人的儿子,一个中年妇女的丈夫,一个年少女儿的父亲,离家6年于不顾,你如何理解忠与孝、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老沈一直面带笑容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眼睛湿润了,报告厅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凝重,停顿了几十秒钟后老沈才哽咽地说:“是呀,我对得起小岗村,但我对不起我的家人。自古忠孝难两全,等我选派工作结束了,回到合肥我再加倍地偿还,到那时我一定要多陪老母亲说说话,陪妻子买买菜,好好地陪陪女儿!”

可是老沈的这个最平常的愿望却永远地成为了遗憾!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当得知沈浩是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在圆满完成3年选派任务后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支书时,总书记连声说好,并勉励他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当晚,沈浩在日记上留下这样一段文字:“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的艰辛、酸楚、冤屈都没有了。”

沈浩常常讲:小岗村在全国是唯一的,独特的政治资源是其他任何一个村都无法比拟的,小岗村是凤阳的小岗,安徽的小岗,更是中国的小岗,有一天还会成为世界的小岗村。2008年10月份沈浩在接受外国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过:发源于小岗村的改革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给世界做出了贡献。所以我们在构思小岗村发展的时候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要从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解决三农问题暨新农村建设实验区的高度。要建立中国农村发展的“小岗”模式,在全国其他地区可以复制,这样小岗村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就更大了,其历史意义就更深远。

很多村民说,沈浩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把带领小岗村民致富当作神圣使命,在小岗村6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把小岗当成自己的家。他把对母亲、妻子、女儿的挚爱藏在心底,而把满腔大爱给了小岗村民。6年的时间里,他回省城那个无比温馨的家,总共加起来还不到100天。

和沈浩搭伙的房东马家献说:“6年里沈书记只有两个中秋节是回家过的,到春节时都是大年三十晚上才回合肥,在家没待两天初二就回来了。”

2009年11月10日中午,一对新人来到沈浩墓前凭吊,新郎关正标是小岗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一个月前,当他们给沈浩送喜帖时,沈浩答应一定会参加他们的婚礼。

关正标在墓前默哀良久:“可能我们小岗村的年轻人,对沈书记为小岗带来的变化更敏感,并实实在在地受益了。这些好处将惠及小岗的一代代人,我敢说,小岗的孩子们都会永远记得他。”

沈浩真的走了,他把所有的爱都撒在了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热土地上!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王景山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