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机制新了 流通活了 消费增了

“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把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大幅度增加投入规模的同时,创新政策思路,完善运作机制,与有关部门协同攻关,实现了“保增长、扩

“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把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大幅度增加投入规模的同时,创新政策思路,完善运作机制,与有关部门协同攻关,实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

创新财政政策,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惠农强农,拉动消费带动生产,均衡内外贸发展。为扩大农村消费,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研究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明确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拉动消费,带动生产,均衡内外需协调发展。2007年12月开始,家电下乡在山东、河南、四川3省先期开展试点,2009年2月起,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家电下乡实施以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9月底,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013万件,销售金额1848亿元,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14.8亿元,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拉动了消费。同时,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家电行业的冲击,促进了节能减排,改善了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使原来松散的农村营销渠道逐步规范,连锁经营得到迅速发展。

借鉴家电下乡政策经验和操作平台,2009年3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对农民购买汽车摩托车,国家财政给予一定金额补贴(汽车10%,摩托车13%)。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农民购买踊跃。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已补贴下乡汽车375万辆,发放补贴资金144亿元;补贴摩托车1022万辆,发放补贴资金59亿元。

实施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拉动消费。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家电以旧换新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和长沙等9省市开展试点;2010年6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实施,并分批启动。

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进展顺利,换旧及售新势头良好。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共计回收五大类旧电器2353万台,销售五大类新家电2259万台,销售金额841亿元,发放补贴近8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的实施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内外需平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从2010年1月1日起,将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辆车3000元-6000元提高至每辆车5000元-18000元,并允许“黄标车”以旧换新和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重复享受。上述两项政策大大提高了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吸引力。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33省、区、市成立了汽车以旧换新领导组织机构或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36个省、区、市制定和印发了地方性实施细则、方案或工作通知。截至9月份,全国累计办理补贴申请的汽车共计26.2万辆,补贴金额35.9亿元,拉动新车消费约302亿元,其中,2010年1-9月,全国办理补贴申请的汽车共计24.7万辆,补贴金额34.6亿元,拉动新车消费约280亿元。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和服务业发展。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大幅度增加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并新设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下乡流通网络建设等,推动工业品下乡,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支持“双百市场工程”、农产品“农超对接”等,推动农产品进城,搞活农产品流通;支持服务业聚集功能区建设、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等,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上述财政政策对完善商贸流通网络、提升流通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引动生产和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正处于我国经济增长由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做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各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二是大力支持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宗禾)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