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透视记者在重庆采访发现,春节前后,农民工流向出现“内留外引”现象:随着经济发展,劳务输出地出现“用工荒”,政府以前努力将劳动力“送出去”,现在则要把他们“留下来”;东部地区企业采取提高工价、完善待
热点透视
记者在重庆采访发现,春节前后,农民工流向出现“内留外引”现象:随着经济发展,劳务输出地出现“用工荒”,政府以前努力将劳动力“送出去”,现在则要把他们“留下来”;东部地区企业采取提高工价、完善待遇等措施吸引农民工。东西部对劳动力争夺日趋激烈,农民工务工选择余地更大。
■重庆电子业需招10万人
重庆招商引资近年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发展带来工作机会,这个西部传统农民工输出地也面临“用工荒”。据重庆市劳务部门统计,仅电子信息产业,今年重庆市用工需求就在10万人以上,招工任务紧、人数多,仅靠本地劳动力供给难以满足需求,部分行业、工种和园区面临“招工难”。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卢建辉说,今年重庆面临较为严峻的用工需求大增与人力资源紧缺矛盾,一方面,企业招工人数逐年增加,主要招收高、中职及3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另一方面,重庆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目前已外出顶岗实习,相关专业中职二年级学生所剩无几,这种情况将持续到5月底。
以重庆永川区为例,2011年永川下属3个工业区园区新增用工需求2万人以上,用工缺口很大。区就业局副局长侯昌海告诉记者:“永川平均每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28万人左右,今年希望能回引1.8万人,通过与其岗位相匹配的待遇将其留下,满足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农民工留在市内,进入信息、机械、汽摩等重点企业就业,成为重庆农民工流动新的“风向标”。春节前后,重庆富士康、惠普等企业在重庆火车站、汽车站等地区采取设立招聘台、发放务工宣传册等方式吸引返乡农民工。为尽快解决“用工荒”,永川、江津等重庆经济大区还选择与西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签订用工协议,吸引这些地区的农民工到渝工作。
重庆市劳务部门提出,春节前后是留住宝贵人力资源、缓解市内用工压力的关键时刻,要力争“回引”尽可能多的青壮年农民工,以保障市内企业用工需求。
■来渝招工月薪开价2800
重庆市加大力度吸引农民工“回流”,东部地区通过提高工价、完善待遇、打“感情牌”等措施吸引劳动力。
1月以来,30多家珠三角企业跟着民工“返乡流”到重庆永川等地,抛出4000多个用工岗位。广东佛山云来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云来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在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参加了7场招聘会,提供1200多个就业岗位,希望以就近就地方式吸引农民工外出务工。”
为了能招到足够工人,浙江绍兴弘平机械公司将薪资水平从去年的2000—2300元提高到2800元左右。公司副总经理张宜玲说,2007年以来,每到春节前后,公司都会遭遇用工难,为了留住人,农民工的待遇一升再升。
永川区区委常委郑文先说,农民工就业方向更加多元,以前重庆与沿海的工人工资存在大“落差”,打工有“淘金”感觉;如今东西劳动力价格“落差”逐步弥合。据永川区就业局对100名外出务工人员抽样调查,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工人与本地同类企业工人收入月差距不到40元,建筑、餐饮、机械等行业月收入差距不到500元,如果考虑到外出务工在通信、交通、食宿等方面的支出,差距进一步缩小。
■今年薪水同比提高12%
重庆市社科院企业所所长王秀模认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正逐渐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东西部地区对劳动力的争夺,客观上有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主动权,使他们拥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
相关专家认为,农民工就业话语权增加,一个重要的结果是用工价格的提升。由于“用工荒”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民工薪资水平一改过去多年不变的态势,呈现出加快上涨趋势。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据重庆市劳务部门统计,这一行业普通工人工资待遇普遍在1700—2200元,熟练者月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比2009年上涨15%以上。
重庆智成人才市场是重庆最大的农民工劳务市场之一。市场策划部部长万成伟说,从春节前后到市场报名招聘的企业来看,不少来自电子、制造、物业等行业,提供了包括电子工程师、生产工人等1.5万个岗位。从薪水来看,与去年同比提高12%,其中技术工人薪资增长更是高达20%。
“10年前大多数农民工会到沿海务工,现在他们有了更多选择机会。”重庆汇能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朴说,重庆和沿海企业工价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就业惯性、用工环境、发展条件等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农民工的就业方向选择。
■文/新华社记者 李松
相关新闻
安徽芜湖上万岗位难招到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不少城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以芜湖市为例,从正月初五开始,芜湖市下属三县分别开展了大规模的招聘会,每场招聘会都有上万个岗位,而最后的签约结果却不甚令人满意。
据介绍,芜湖县出台了应聘员工子女入学、社保办理、公共租赁房配租等一系列政策,希望以此吸引本地外出的劳动力返乡就业。安徽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将深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提供政策咨询,进村入户为农民工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进一步搭建企业用工、劳动力就业双向选择平台,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务对接。
■文/新华社记者 詹婷婷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