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日刊称中国“用工荒”源于制度缺陷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4日报道】题:沿海城市面临严重“员工荒”(记者 陈迎竹)上海兔年第一波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展开,缺工情况不仅出现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经济转型期所需要的房地产、教育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4日报道】题:沿海城市面临严重“员工荒”(记者 陈迎竹)

上海兔年第一波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展开,缺工情况不仅出现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经济转型期所需要的房地产、教育培训、保险等服务业人员缺工情况也很严重。

尽管招聘单位普遍提高工资,但许多公司仍然面对请不到人的问题。技术人员或生产线员工薪金普遍已经达到2000元人民币甚至更高,许多公司仍然表示不易找到合适人选。

一些媒体发现,哪怕只能应聘普通劳工职位的一些求职者,也因为了解人力市场的短缺严重,而抱持观望态度,甚至暗中提高心目中的价码,希望找到愿意开出更高价位的公司。

中国沿海城市经济转型造成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内陆地区,短短两年间情况就出现逆转,内陆城镇如今也面对企业“用工荒”的问题。湖南衡南县政府表示,两年前农民工返乡还找不到工作,今年当地一天100元也请不到短工,原因就是县城的工业区引进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

从西部的重庆到东北的大连,今年都出现更多温馨的呼唤,企图打动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月12日一期文章】题:中国劳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在于制度缺陷(作者日本桃山学院大学教授严善平)

在笔者看来,有关中国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看法大多源自未能准确把握事实,且未正确理解劳动力不足和工资激增的成因。

过去30年里,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所占比例降至38%,共下降了30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却增加了约1000万,增至3亿人。在此期间,中国总人口增加了3.6亿人。另一方面,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作物二熟制逐渐转为一熟制,实际耕作面积大幅缩小。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机总动力已达到原来的7倍以上。农业劳动力需求不断减少,而农业从业人口数有所增加。由此不难推断,农村存在潜在的过剩劳动力。

尽管如此,中国各地声称劳动力不足问题严重。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制度层面的原因。

其一,中国城市人口退休年龄过低,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中国城市人口的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白领和蓝领女性退休年龄一般分别为55岁和50岁。退休过早显然不利于确保劳动力供应。

其二,农民工通常在30岁以后不得不返回农村老家。农民工事实上基本无法拿到城市户口,在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各方面都受到差别对待,因此难以一直在城市生活下去。农民工多从事体力活,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等过了30岁,不少人为了结婚生子及照顾父母而匆匆还乡。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30岁至40岁的打工人口为5500万人,之后5年内减少了1200万人。

如果取消对农村户籍人口的差别待遇,拓宽农民工的就业面,那么农民工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城市一直工作至退休年龄。如此一来,城市劳动力人口将大幅增加,劳动力不足问题随之解决。随着农业从业人口数减少,过剩劳动力引发的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低下问题自然得以解决。

如果在取消差别对待的同时上调城市人口退休年龄,那么劳动力会进一步增加。

从表面上看,中国劳动力不足问题相当严重。但如果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大城市提供有利环境,那么中国仍能在一段时间内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