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是特种车还是普通车?”明明是各个汽车厂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有些特种车采购项目却遭受冷遇?一些配置并不是非常“特”、采购需求又大的行业特种车能否实行区域联动采购?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特种车采购
“警车是特种车还是普通车?”明明是各个汽车厂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有些特种车采购项目却遭受冷遇?一些配置并不是非常“特”、采购需求又大的行业特种车能否实行区域联动采购?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特种车采购如何引入充分竞争的问题。
特种车定义难统一
记者发现,给特种车下定义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分类方法,也有一些地方以“专用车”指代特种车。例如在云南省的采购目录中”特种车辆”指的是“事先在车内装有固定专用仪器设备的监测、消防、医疗和电视转播等专业工作的车辆”。而河北省采购目录中的“专用汽车”则包括工程用车、工具用车、消防车、警车、通讯和广播用车、皮卡、洒水车、道路清扫车、垃圾车、殡仪车和其他专用汽车。
有的地方的集采机构或采购监管部门办认为,像工商、税务、城管,公检法部门的一些用车没有很特殊的要求,基本是为了满足乘坐需要,不应归入特种车,例如有的警车只是附加了一个警灯,而有的囚车只是安装了铁栅栏,所以这部分车辆应该是普通车辆,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走公开招标或者协议供货等采购形式。而有些地方则将公检法的用车视为特种车的采购。
据了解,特种车的定义对供应商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特种车和非特种车都有相应的出厂代码,由工信部核查发放,不同的定义可能影响到部分车型的出厂程序。另外,从各省的采购目录中可以看到,某些特种车可以由代理机构参与采购,而不是特种车则必须由集采机构采购。
一家特种车供应车企负责人表示,明确采购目录中及实际操作中特种车的标准,有利于减少特种车采购中的不规范现象,从而增强供应商的参与信心。
竞争激烈为何项目遇冷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政府采购特种车的数量不断攀升,广阔的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企业。一汽、北汽、上海大众、奇瑞、华晨、长城等企业都是特种车的供应大户,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数量。很多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以手工作坊式的居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较差。“这些小企业的产品质次价低,在市场上恶性竞争,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一家大型汽车的营销部环卫车处经理表示。
但是某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却反映:“特种车辆的单价虽然不低,但有时候项目较小,只有一两辆的规模,厂家都不愿意来投标。”由于供应商太少,没有充分竞争,所以此次采购的价格偏高,节资效果很不好。
与此同时,记者也听到一些专用车企业负责人的抱怨,有时会出现生产出的专用车无法得到政府部门承认而无法销售的情况。通过登录一些政府采购的主要网站,虽然能获取一些比较大的标讯信息,但是其他中小地市的采购信息却不能及时获得;有的标书等采购文件编制不够规范准确,有些专业术语表述不清,让参与投标或竞争的专用车企业很难看懂,这在一些新设计的专用车的采购项目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采购人、集采机构和供应商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一位采购中心负责人说,相对而言,特种车的技术、功能等方面比较复杂,就需要参与采购的各方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充分倾听和表达各方的意见,必要时可以搭建一个平台。例如2010年10月25日,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专用车博览会,就吸引了辽宁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执行部门和采购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广大车企。
能否实行区域联动
对于特种车的采购方式,有的地方认为其需求比较特殊,主要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而有的地方则因为特种车通常涉及金额较高,主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各地都有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采购方式。
为了防止采购人以特殊要求为由隐性指定车型,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实行正式发布采购文件前进行项目预公示,让所有供应商可以反映意见,如果有争议,再组织相关的论证;为了防止供应商把自己的产品特征说得“云山雾罩”,河北省采购办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特种车的各种技术、功能参数等进行充分的论证;一些单位对一些不常用的特种车型采用租赁的方式,不失是一种节约资金的好办法,去年的广州亚运会就租赁了一部分特种车。
那么特种车的采购能否像一些办公自动化设备或是轿车项目一样,实行大规模的区域联动采购呢?
“联动不是不可以。”某省政府采购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省就曾经对作为扶植项目的环保用车进行了统一招标,统一配发。“但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各地经费管理体制的问题,像海关那样自上而下统购通配的‘条条’管理方式可能会比较顺利,但如果是各级部门独立核算的话,捏到一起就比较困难了。”这位负责人又提出了现实性的问题。
此外,很多特种车都是由普通车辆改造而来,例如很多救护车是由依维柯车改装而来,而消防车可以利用沃尔沃、解放、奔驰等厂家生产的卡车底盘改装等等。但是,个别车型品种受到行业的保护,如消防车、囚车在公安系统的改装企业采购,油田车在石油系统的改装企业采购等,其他企业要进入这些领域有时还有一定的阻力,既不利于联动采购,也不利于市场充分竞争。(敬请关注系列报道之四:公车租赁是否可行)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