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广州天价幼儿园风波”回应: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中国网事·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广东有关人大代表回应“广州天价幼儿园风波”就在两会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的重要内

中国网事·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广东有关人大代表回应“广州天价幼儿园风波”

就在两会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的重要内容时,广州市某幼儿园一则“每年收取6万元全托费”的官网招生简章引爆网络,被网民称为“天价幼儿园”。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6日就此事接受“中国网事”记者专访时表示,私立幼儿园的“天价”现象是一种市场行为,贵是正常的,家长可自由选择。对于公办幼儿园收取“择园费”现象,将“通过理顺体制机制予以解决”。

一年全托费相当十年大学学费:“教人”还是“吃人”?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这家幼儿园于5日“开张”,其官网的招生简章显示,“一年日托费”为4万多元,“一年全托费”高达6万元,相当一般大学十年的学费。离谱的收费标准不仅令家长咋舌,而且招来网上一片声讨。

网民“雁过留名”说:“又一个‘天价幼儿园’,又一个‘悟本堂’,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到底是‘教人’还是‘吃人’?”

“见过‘吃人’的,没见过这么‘吃人’的,幼儿园成了取款机。”网民“愤青sfa”说,“6万块,我一个工薪阶层一年的薪水啊,要把孩子放这儿养,全家该饿死了。”

一年间,从“天价幼儿园”到“怀孕妈妈为未来宝宝入园排队”,再到“公办幼儿园择园费”,“入园难”“入园贵”的话题时时见诸报端,引发网民一波波舆论狂潮。“公办幼儿园进不去、民办幼儿园上不起”,正成为困扰不少百姓的头等难题。

“高价”是市场行为 投入不足使学前教育渐离公益性

对沸沸扬扬的“天价幼儿园风波”,罗伟其代表说,“天价幼儿园”大都是私立的,由于不同收入的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不同,入园收费贵是一种市场行为,存在且正常,但并非都是“天价”,家长可自由做主选择。

据他透露,目前在广东省的1万多所幼儿园中,民办的超90%。广东省享受财政预算全额和差额拨款的幼儿园仅占总数的4%。

然而,公办幼儿园就便宜吗?不少网民揭秘说,有些公办幼儿园的学费虽不高,但私下要收取数万元的“择园费”,家长“后门”还得硬,算上这笔隐性支出,也和“天价”差不多了。对此,罗伟其代表并未否认,表示会“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去予以解决”。

一面是家长为孩子入园焦心,一面是各地“天价幼儿园”频现。网民“ynhb”说:“入园难,难上加难;入园贵,价格翻倍。当前,炒房有禁令,炒股有监管,为何‘炒园’没人搭理?”

罗伟其代表解释说,所谓“入园难、入园贵”,实际是“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办学历史所致。在教育改革中,一些公办幼儿园或停、或转为民办,总量急剧减少;二是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忙于工作或为避免孩子孤单,纷纷送子入园,再加上大量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叠加因素,导致入园供不应求。

“之所以网民对托幼事业不满,还有‘政府投入不足使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渐行渐远’等原因。”全国人大代表张利钿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只占整个教育经费很少的一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连巴西、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比不上。

代表建议:加大“公办”投入 规范“民办”收费

“印象中,‘入园难’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的目标;教育部日前提出把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作为2011年工作要点。”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说,“这一切都表明,这个严重的问题已引起重视,政府正想办法解决。”

目前,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实行申报制,即无需教育和物价部门核定。罗伟其代表建议,未来应制定民办幼儿园“办园准入标准”,并对其收费作出规范。此外,政府在加大投入建设公办幼儿园的同时,可考虑补贴“民办”,使其收费回到合理水平。

有网民建言,可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享受国家的财政投入。对此,罗伟其代表并不认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是多元的,有些家长希望四年,有的可能只有一年,很难立法统一。”

全国人大代表陈舒建议,对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收费、监管等应从国家层面加以规范,并对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做出下限指标,以确保投入充足。

“‘入园难’,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教育误区所造成的。”全国人大代表孔令人认为,家长们应认识到,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最重要,不一定非要有超前的知识教育,急功近利反而给“天价幼儿园”带来继续生存的土壤。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周宁、叶前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