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应对通胀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王宇 王培伟)距中国央行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一个月,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自21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
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应对通胀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王宇 王培伟)距中国央行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一个月,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自21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也是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向意在进一步回收银行体系的宽裕流动性,应对不断走高的物价压力,同时也在向市场释放出当前货币环境继续回归稳健的明确信号。
“一季度银行信贷增速有所回落,但回落态势并不十分明显,货币增速更是出现了反弹;此外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巨大,当前银行资金仍旧充裕,这是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称。
央行此前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6794亿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24万亿元。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涨幅为16.6%,高于16%的货币调控目标。货币增速环比涨幅在2月份出现回落后,3月份又有所反弹,较2月份高0.9个百分点。
有银行交易员表示,当前货币市场利率仍在低位徘徊,显示出资金面依旧保持宽松格局。
此外,数据显示,由于3月份央行在公开市场大量运用28天期正回购操作,导致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超过9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公开市场的天量到期资金加剧了央行4月份货币回笼压力。除了以发行央票和实施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外,继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必然成为央行回笼流动性的重要利器。
此外,在3月份中国物价指数攀升至近年新高的大背景下,以回收流动性来调控不断走高的物价指数,这也是中国央行继续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
中国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出32个月来新高,凸显当前中国物价上涨压力仍在不断凝聚。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殷剑峰认为,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逐渐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根据殷剑峰的观察,近年来,中国物价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存在着相当直接的关联,往往在货币供应出现快速增长后,物价走势亦会跟着抬头向上,其间二者走势的时滞大约在半年至一年间。
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0.5%的历史高位,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对于今后的调整步伐,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表示,消除通胀走高的货币因素是当前货币环境适当收紧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位于历史高位,但上调没有上限要求,政策会持续一段时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指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当前一是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央行“精准”下半年 定向支持三农小微
- 今年17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涨幅下降
- 央行反思定向降准弊端 货币政策或将进入观察期
- 公安部和央行联合发文: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假币过滤
- 货币政策重点整治“钱太贵” 多管齐下降低成本
- 三国时期的“货币政策”:孙权曾提币制改革
- 中国央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一线地区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 北京交通委称上调停车费后道路拥堵情况下降
- 央行公布货币政策报告 将继续加息抑制通胀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