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并明确提出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几天来,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发展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并明确提出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几天来,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组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建议,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破解增收难题。
黄鸿翔说,多年以来,务工收入一直是农民增收的大头。2011年全国多省份提高最低工资,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承受的成本压力和民工荒同时存在,这说明务工收入增长潜力不大。
他认为,未来提高农民收入,要挖掘“农业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潜力,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已经不适合形势,应该加大组织化程度。政府要出台政策,允许和鼓励有意愿的村民自动联合组织起来,成立综合性农民经济组织,形成土地规模经营。这样可以共同面对市场风险,同时,优化分工,将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
“综合性的农民经济组织类似于合作社,但不同于现在松散的季节性、单向性专业合作社,这种组织应更加稳定。但要实现规模经营,保障农民权益、给承包地确权是基础。确权后,还要研究土地作为股份制入股等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在发言中指出,“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按照“三化”同步推进的思路,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要进一步明晰农民对农村土地及其他集体资源的产权,提高农民物权、集体产权和投资理财等方面收益;进一步加大对既是连片贫困地区又是生态保护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力度解决农民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2011年12月山东省唐王镇由于白菜滞销,扔在路边的烂白菜和菜叶延绵一公里,甚至堆到了路上,多数农民没有收入;另一方面,由于损耗和流通成本高,恶意炒作、抢购囤积等原因,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造成消费者的不满。据“2011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显示,近70%的公众认为物价上涨,影响了生活水平。
农产品流通的确关系农民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玉林市委书记金湘军在发言中提出,“把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他说,建议国家根据各种农产品不同的流动特点、不同农产品的交通条件,在西部地区农产品重要示范市布局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的鲜果农产品物流园区,从财政税收、金融贸易政策方面重点支持,特别是支持农村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流动以及农村的经济物流配送中心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认为,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体制,探索建立新型、高效、安全的农产品流通形式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他说,农产品每经过一个流通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和费用,而且从事流通业务的市场主体也需要获得合理回报。各流通环节成本层层加价,逐渐传导至下游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推升了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
“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无疑是解决农民卖难、居民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以农业科技促农民增收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认为,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依靠科技创新。
“比如,美国务农人口仅占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粮食年产量超过3亿吨,每年出口的农牧产品价值300多亿美元,其中粮食约占世界粮食市场的40%—50%。这当中科技促农功不可没。”
王金富代表认为,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实现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兴农,才能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本在于科技创新。要加强科技创新,我们不仅要积极开发有利于增产增收的传统的、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要从战略高度考虑,加快发展既能解决现实生产问题,又能促进今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生物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红河州屏边县民政局局长马自英认为,“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是山区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喝水难”、“浇水难”是制约山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加大对山区“五小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农民富裕是底气,只有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富裕了,全民建设小康的任务才会落到实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说。他建议在统筹城乡发展、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设计方面给与倾斜,真正保证农民的利益主体地位;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如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真正保证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两部门通知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农业部力推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
- 中央财政7亿元助推旱作农业技术
- 现代农业发展视野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 美国农民收入40%来自农业补贴 中国不到4%
- 中央财政5亿元助推农产品产地加工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
- 保险公司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 从制度上实现农民工子女教育“入城”
- 河南:食用油倍增计划带动农民增收60亿
- 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趋势日益明显 无法真正融入城市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