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围绕着如何对待公共资源收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任何一个公民,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都应享受到这种收益。”全国政
本报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围绕着如何对待公共资源收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任何一个公民,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都应享受到这种收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认为,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是一个普遍原则。水力、矿业等自然资源也应该共享,但是利用这些资源必须要有投资和具体管理的单位,要根据相关政策将更多的收入留给当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区委会主任委员孙贵宝建议,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法制,明确公共资源全民共享的社会属性,开展公共资源审计,加强对公共资源的分配、开发、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鼎业律师事务所合作人许智慧说,国有企业实质上是全国人民的资产,建议国家制定出台国企信息公开条例,定期公开“账本”。公开内容应该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包括每年经营利润、亏损及上缴国家利润、公益支出,以及人员工资、福利、车辆、招待、办公用品、出国支出等。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现在公共资源里最大的资源是国有经营性资产,把国有资产税后收益拿出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可能是最大的一项公共资源收入共享的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说,2011年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企实现利润765亿元,真正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只有40多亿元,没有起到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需要深化改革。
国有企业红利“蛋糕”该怎么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不管国有企业盈利多少,都应该把它盈利的一定比例比如15%,无条件上缴给财政,变为公共预算,成为国民公共服务资金的来源。”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宣传部长吴先宁认为,应提高国企利润上缴中央财政的比例,目前这一比例是5%—10%,应按照国际惯例提高到25%—30%,并将这笔钱直接注入目前缺口较大的社保基金。
吴先宁同时建议,严格督促国企按照国家规定的三大领域进行投资,即涉及国家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骨干企业领域,应抑制国企在房地产、酒店等领域的投资冲动,必要时督促其退出相关领域。同时,要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员工薪酬、利润去向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共同基金”撬动国企改革
- 前5月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10.4%
- 欧债危机加大中国企业出口风险
- 财政部水利部出台中央财政统筹部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
- 政协委员建议设立住房保障银行
-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养老模式——访全国政协委
- 两部门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
- 国企红利映衬出“馒头税”之痛
- 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1%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