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中国每年废弃手机1亿部 若回收可提取1500公斤黄金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以及手机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废旧手机数量也越来越多。据中国广播网等媒体报道,目前全球每年废弃的手机约有4亿部,其中中国有近1亿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预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以及手机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废旧手机数量也越来越多。据中国广播网等媒体报道,目前全球每年废弃的手机约有4亿部,其中中国有近1亿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7倍。

这么多废旧手机是否通过正规渠道被回收了呢?据新浪网等媒体报道,一项关于废旧手机去向的调查显示,约四成消费者将废旧手机积存在家里,一成消费者将其送给亲友,另有五成消费者的废旧手机最终流向了街头回收手机的小摊贩。

据了解,废旧手机零件中含有铅、鎘、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直接丢弃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可污染6万升水。如果将废旧手机运到垃圾场焚化,塑料外壳还会产生含氯的有毒物质,甚至是一级致癌物“二恶英”。手机印刷线路板和外壳都含溴阻燃剂,会破坏人体健康,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神经、免疫系统问题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毛蕴诗教授指出,废弃手机及配件如果流入二手手机商贩手中,翻新后再销售,翻新过程中失去价值的零部件和外壳将被商贩随意丢弃。还有一部分废弃手机的小作坊在露天提取贵金属,会将残液直接倾倒,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其实,废弃手机能变废为宝。”毛蕴诗介绍,手机中有45%的塑料、20%的铜、10%的陶可回收再利用,80%的原材料可用来制作水壶、长凳、自行车甚至萨克斯管。

《山西商报》去年8月的报道指出,手机内件里包含多种有价值的材料,包括0.01%的黄金,20%~25%的铜,40%~50%的可再生塑料。一项研究表明,从1吨废弃手机中能提取150克黄金、100公斤铜以及3公斤银。依照我国目前每年废弃1亿部手机估算,这些废旧手机总重达1万吨,若回收处理能提取1500公斤黄金、100万公斤铜、3万公斤银。

尽管如此,我国目前关于废旧手机回收处理的制度与现状不容乐观。从2011年起,我国正式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实施范围覆盖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电脑等,但手机尚不在列。据中国信息产业网报道,全球废弃手机回收率约3%,而中国不到1%。从2005年至2011年年底,诺基亚公司6年里只回收了160多吨手机及附件。

今年1月,民革江西省委员会建议,应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将废旧手机纳入管理条例,制定“废旧手机回收管理实施细则”及其具体政策,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建立政府引导,手机制造商、运营商、经销商、回收商等多方合作的回收管理机制。同时,实行“废旧手机回收处理经营许可证”制度,大力整治目前回收废旧手机市场乱象,坚决取缔无证回收和随意处理废旧手机的网点,制定废旧手机回收估价、操作等标准体系,对回收后的废旧手机集中管理,避免翻新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免受损害。

毛蕴诗指出,应建立手机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和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手机上下游各环节的配合和资源共享。良性循环机制不仅要解决废弃手机回收的费用问题,还应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关注回收处理环节,通过手机加价销售方式,将废弃手机及配件的回收费用、污染治理费用加付于整个产业链上,在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中一级一级地分解回收成本。

毛蕴诗还建议国家在政策、税收等方面扶持有资格的电子垃圾全程无污染再循环企业从事废弃手机及配件的回收、处理工作,同时,鼓励各大手机生产商及相关企业共同融资创办手机回收处理专业公司。

据了解,欧盟在《电子垃圾处理法》中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手机必须建立完整的分类回收复原及再生使用的系统,并负担产品回收责任。同时,还规定每部手机整机可重复使用率至少为75%,各种零组件和材质至少要达到65%,否则将限制在欧盟各成员国销售。

今年2月,日本环境省也计划实施小型电气电子设备类(小型家电)回收利用制度。在1月底归纳的法案中,个人电脑、手机、游戏机、吹风机等96种小型家电成为适用对象。日本环境省认为,通过回收这96种小型家电,每年大约可获得28万吨金属,价值高达844亿日元。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洪欣宜 向楠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