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经济洼地”变身产业高地——河南省财政扶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纪实

走进河南省平舆县产业集聚区,到处可见蓬勃发展的火热景象:总投资12亿元的瑞昇家俬厂区内,一箱箱成品沙发正装车远销欧美市场;厂区外,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帕加尼皮业、鼎瑞医药等7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正在加紧

走进河南省平舆县产业集聚区,到处可见蓬勃发展的火热景象:总投资12亿元的瑞昇家俬厂区内,一箱箱成品沙发正装车远销欧美市场;厂区外,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帕加尼皮业、鼎瑞医药等7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统计显示,2011年,该县产业集聚区近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286家企业抢滩进驻,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6亿元,占据了该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平舆是河南省发展产业集聚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省一些农业市县依靠产业集聚区建设,跨越工业洼地,逐步了实现由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的转变。

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实行考核。同时,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对产业集聚区实行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核定2009年收入基数,2010—2012年“三税”收入超过收入考核基数按比例上缴省财政部分全额奖励县(市、区)的财政激励政策,由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组织六个财政监督检查处具体实施核查。

河南省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六处主任杨文献告诉记者,对南阳、信阳、驻马店三市产业集聚区的2011年税收核查工作日前结束。本次现场核查企业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共计11.7亿元,占当年产业集聚区全部企业税收总额的91%。经核查认定2011年“三税”税收12.9亿元,比2009年“三税”收入的6.1亿元增加了6.8亿元,增长112%。产业集聚区企业税收大幅增加,政策激励功能增强。

培育出产业集聚群

车子在信阳工业城缓缓行驶,没有浓烟,没有粉尘,没有噪音。假若不是一个个企业的门脸接连不断地在眼前晃过,感觉仿佛行进在休闲旅游区。

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副主任李超美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池塘。通过几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2011年在全省180多个产业集聚区中综合实力排名前15位。

河南天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较早落户产业区的一家企业。2011年8月,第一条TFT-LCD液晶屏模组全自动生产线在电子产业孵化园正式投产。当天,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见证了第一块液晶屏模组下线。他说:“天扬的产品,中原没有,填补了河南的空白”,“在发展产业集聚区上,信阳确立了主导产业,培育出了产业集聚群,意义深远。”

厂长尹伟光告诉记者,该生产线是省内首条全自动液晶屏模组生产线,引进台湾全自动LCM生产线和技术,主要生产LCD/LED液晶屏、显示器等高科技产品。

随着今年4月份星天空数码智能手机项目的投产,信阳工业城电子产业立体布局已初见端倪:以泛蓝LED、激蓝OLED等为龙头,向下游延伸,形成液晶屏模组、整机、包装等智能显示终端配套产品产业链;以博仕达通信和星天空数码为龙头,向上游延伸,形成手机显示板、主板、外壳、按键、摄像头等智能通信终端配套产品产业链;以东信蓝光项目、泛蓝智能家具项目为龙头,形成数码音响等数码影音终端配套产品产业链。

截至目前,信阳工业城共引进电子产业类项目46个,协议总投资140亿元,已入园项目27个,完成投资36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信阳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工业总量小、层次低,如何实现跨越发展?李超美说,靠自我积累难度大,市领导决定借助外力,大力引进资金、项目和管理。

“在发展的过程中,省财政给与了我们较大支持。2010年,省政府产业集聚区奖补资金600万元;2011年,预拨产业集聚区奖补资金共计265万元,扶持企业专项资金165万元。市财政下达产业集聚区建设补助资金2080万元,为融资平台注资100万元,同时我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共筹措近14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他说。

除了争取省财政的支持外,信阳市还创新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各县区利用优势资产充实投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壮大担保规模。目前,全市所有产业集聚区均建有投融资平台,共有38家中小企业进入全省“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计划。

此外,信阳市还建立完善乡镇财源建设考核机制,把乡镇财源建设重点放在产业集聚区考核,引导乡镇利用产业集聚区开展招商引资,把招来的项目择地落户到关联产业集聚区,按照“异地共建、税收分成、引进方和落户方共同受益”的原则,引进的落地项目产生的投资、税收和产值按比例分配给乡镇。

2010年,信阳工业城荣膺“2010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2011年,被评定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产业集聚区”。

变“四面开花”为“集中发力”

走近平舆县产业集聚区,但见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厂房齐整地分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条宽阔的大道连接四方,一处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

平舆瑞昇家俬有限公司是产业集聚区内一家专业从事多功能沙发、按摩椅、沙发床、脚凳等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家具企业。产品通过了国家ISO9001质量认证,欧盟CE认证,畅销欧美市场。

公司副总裁陈乃旺告诉记者,公司自主开发的功能沙发除具有一般沙发的作用外,还带有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独特功能。比如,具有自动升降功能,方便老人起卧的老人椅;还有带加热,带音响,可转可摇的休闲多功能沙发。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时说,“瑞昇家俬是一个高科技项目,原来我以为会消耗很多木材,实际上主要是做钢架支撑的家具,产品很舒适,全部用于出口。”

在平舆,像瑞昇家俬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

目前,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5.9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个。2011年集聚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34%。2009年度平舆县产业集聚区荣获河南省优秀产业集聚区称号,2011年度被省政府表彰为“先进产业集聚区”。

得益于产业集聚区的强力拉动,平舆县经济综合实力排序由2008年的全省95位跃升到2010年的59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近6年年均增长38.1%,保持了强劲发展态势。

平舆县不沿边、不沿海、不靠大中城市,地处黄淮平原中部,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他们如何实现从农业大县到省经济强县的跨越式发展?

平舆县常务副县长龚红勇说,县委始终认为“差距在工业,出路在工业,重点也在工业”。2004年以来,平舆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立足特色新兴产业,强势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皮革皮具、医药生化两大支柱产业。全县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0%以上,超过农业2倍,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华丽转身。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官晓旺介绍说,几年来,县财政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3亿元,还筹措资金组建了投融资公司,累计注入资本3900万元。

“省财政对我县产业集聚区也给与大力支持,包括2010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超收全返奖励263万元,2011年预拨奖金500万元;我县产业集聚区两度获省优,得到奖励资金1100万元;2010年、2011年省财政厅分两次为我县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注资1000万元;2012年我们已争取到省财政厅下属资产管理中心的‘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项目,从省农发行贷款2.1亿元,将全部用于集聚区有关项目建设。”官晓旺说。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平舆县除做大做强银企合作这一“常规运作”外,还累计注资4203万元成立了华嘉信用担保公司,其中省财政注资1877万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公司成立以来,共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2亿元。

借传统产业打造中国新石都

农业大县内乡,总人口70万,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如今,以项目为龙头,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正在大踏步迈向农业强县。

内乡产业集聚区几乎是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4年间发展到入驻企业75家,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达到28家的规模。前不久,该县产业集聚区又被评选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

内乡县是怎么在近4年间从洼地中矗立起一座工业新城的?

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汽车零部件基地、全国有影响的建材基地、全国有影响的商品猪和放心肉加工基地以及全省有影响的制浆造纸印刷基地。目前,内乡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纵向连接、横向配套,已呈现出集群发展的良好效应。

据河南省内乡县财政局局长岳书晓介绍,为了支持产业聚集区建设,县财政拓宽融资渠道,2009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目前,该产业集聚区已建成面积10.25平方公里,项目区建设速度、建设质量名列全市14个产业集聚区前列。

几多打拼,几多收获。如今在内乡产业集聚区内,“三个一体化”基地3—5年后销售规模预计都将达50亿元以上。以投资80亿元的中国石材基地和投资50亿元的闽商陶瓷园为龙头的“一个大石都”基地,5年内预计将形成石材和陶瓷各200亿元的销售规模,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建材基地。

与此同时,南阳飞龙、龙大牧原、闽商建材等工业企业的壮大,已成为内乡产业集聚区崛起的主要推动力。

几年来,靠发展产业集聚区,中原大地上众多农业市县面貌一新。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省财政厅已落实财政激励政策资金6.4亿元,预拨财政激励政策资金10亿元,下达产业集聚区奖励资金1.9亿元,筹措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资本金10亿元,还启动实施“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专项用于全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

在财税政策的激励下,产业集聚区正在成为河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开放招商的落脚点,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成为城镇居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动机”。

今年1至3月份,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123.4亿元,同比增长38.3%,高于河南省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对河南省投资的贡献率达六成以上。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李忠峰 通讯员 王武行 李文煜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