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四部委“民生日”上展宏图

11月12日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迎来“民生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介绍中国民生领域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他们表

11月12日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迎来“民生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介绍中国民生领域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他们表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住有所居

“住房问题是民生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年,在中央的领导下,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的危房改造进展非常顺利,建设规模也非常大,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姜伟新介绍说,“十二五”期间要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2011年已经开工1000万套,今年开工了700多万套,明年计划开工数有可能在600万套左右。为使住房困难群众真正受益,在狠抓建设进度的同时,重视保障性住房质量和分配公平,完善质量、分配和运营管理的一系列配套政策。重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方便群众生活。同时,建立了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制定了土地、信贷、税费等配套政策。

在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的同时,我国还不断深化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目前,初步形成了覆盖不同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及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等实物为主,以发放廉租住房补贴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据了解,近年来财政部门着力构建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财政投入机制。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省市县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安排的资金、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资金、地方债券安排的资金等。2011年,中央财政住房保障支出1720.63亿元。

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于2009年4月启动了新一轮医改。

朱之鑫介绍说,医改可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十年间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伞。十年前,能够站在这个保护伞下的只有9401万国有企业的职工;2003年,农民站进来了,城乡的困难群体站进来了;2007年,城镇没有工作的老人、儿童、大学生也都站进来了。如今,基本医疗保障已经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二是重新构建了崭新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看病更加方便。

朱之鑫表示,下一步医改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和实施管理运行方面的综合改革,力争使90%的群众看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据了解,为了实现医改目标,财政部门加大了医疗卫生支出。2009年—2011年,三年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累计达1516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三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全面建成。到2011年底,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贴标准由2008年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又进一步提高到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如果照搬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是走不起,再一个走了也不起作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周生贤表示,必须在思路上创新:一是源头控制。二是综合治理。三是预防为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快改变目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倾向。

谈到节能减排问题,周生贤说,“十一五”期间,我国超额完成了减排任务,污染物的浓度也都下降了。“十二五”规划在原来控制两种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变成了控制四种,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针对去年氮氧化物不降反升的问题,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结构减排,大力推进工程减排,严格管理减排,落实责任考核,并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把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引入了节能减排。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今年上半年四种污染物都开始下降。今后将更多地运用市场的机制和规律,来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我作为环境保护工作者,对此感到非常振奋。”周生贤说,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我们党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提升,是随着生态文明理论的诞生应运而生的新观念。其核心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样一种目标。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谈到就业问题,杨志明介绍说,十年来,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了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就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应该说,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些得益于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得益于我们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据统计,2003年到2012年9月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1.08亿,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稳定在4.3%以下。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数达7.64亿。

在回答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问题时,杨志明坦承目前这一问题开始显现。今年1月—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岗位需求有所减少,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有所增加。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结合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就业方面的问题。一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互促共进,既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三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四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培训实施“168”计划,一年培训600万人,给予每人800元的培训补贴;大学生到企业、到科研项目见习,给予当地最低工资80%左右的生活费补贴。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部门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年来,全国财政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保持了快速增长。从2011年民生支出看,全国公共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385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7%;用在农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合计35737亿元。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夏祖军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