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发布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重庆大都市城镇群建设构想》。构想指出:在山岭阻隔、江河纵横的地理环境中建千万人口特大城市面临四大弊端。构想建议:将合川、长寿、涪陵等7区县纳入
1月14日,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发布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重庆大都市城镇群建设构想》。构想指出:在山岭阻隔、江河纵横的地理环境中建千万人口特大城市面临四大弊端。构想建议:将合川、长寿、涪陵等7区县纳入主城区——
城市越来越大,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道路越修越长,交通却越来越堵。1月14日,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发布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重庆大都市城镇群建设构想》,文中指出,山河阻隔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做大主城区,重庆应考虑建设大都市城镇群。
大城市有可能变成“大堵市”
重庆主城区承担着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的任务,做大主城区是必须的。但是与京津沪“大城市——小农村”格局不同,重庆主城区规模相对弱小,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窘境。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人口将达到1240万人,建成区面积1188平方公里。
“在山岭阻隔、江河纵横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产业布局、交通疏导、环境保护等比平原城市更难,更容易产生城市病。”黄朝永在报告中指出,这样的地形地貌布局特大城市面临四大弊端。
首先是桥隧过多,大城市必然变成“大堵市”。重庆主城机动车保有量在2011年达到81.2万辆,并正在快速增长。为适应不断增长的车流、人流,只能不断修桥打隧。2011年,主城区跨江桥梁已达26座,仅穿越中梁山、铜锣山两山的隧道就有11座。这些桥隧建成投用后,几乎都成了交通堵点。
其次,我市平行岭谷之间空气不易扩散,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比平原城市更突出。
再次,我市建筑有的临山有的面江,滑坡、垮塌、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威胁较大。由于道路狭窄,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最后,由于城市空间狭小,城市功能过于集中,我市每一次大规模城市建设,都会引发新一轮人口和生产要素向核心区集聚,出现越建设越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现象。同时,也造成城区内部工业与商业、居住区之间包围与反包围,居民区紧邻墓地的现象。
报告建议将合川等7区县纳入主城区
黄朝永认为,与其走其他特大城市走过的弯路,重庆不如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通过高效快捷的交通系统,把近郊的中小城市发展成特大城市的新区。
他的初步设想是,将紧邻主城9区的合川、长寿、涪陵、南川、綦江、江津、璧山7区县纳入主城区。在此之后,紧邻主城的近郊区县将变成永川、铜梁、荣昌、大足、潼南、垫江、梁平、石柱、忠县、丰都、武隆、彭水12个区县(自治县)。
“新的主城区、12个郊区卫星城、若干小城镇共同构成重庆大都市城镇群。”黄朝永说。
按上述设想计算,2011年重庆大都市区城镇群常住人口有2211.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34.48万人,城镇化率60.3%。
黄朝永表示,建设重庆大都市区将在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引擎”,并与成都城镇群共同构成成渝城镇群,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城镇群。
黄朝永说,大都市城镇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通过都市新区和郊区的重点开发,即可疏解现有主城区的功能,避免过度拥堵,又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大马拉大车”格局,还可更多地吸纳“两翼”地区人口转移。
相关新闻
世界特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在大城市发展壮大过程中,由于各类生产要素、功能设施、人口和企业过度集聚,往往导致中心区地价飞涨、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紧张、治安下降等“城市病”。
资料显示,1950-1970年,东京人口由628万增加到1140万,引起地价飙升、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20世纪上半叶,伦敦人口从400万激增到800多万人,城市住房短缺、公共设施严重不足,交通拥挤,甚至还出现了“伦敦烟雾”等问题;纽约在城市化进程初期,工厂过于集中在市中心,人口拥挤、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十分严重。
为了应对“城市病”,世界各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纷纷外迁,有的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即把原来的郊区发展成为城市的一部分。部分城市还出现了高收人口和高端产业向远郊“蛙跳”式发展的情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特大城市更出现逆城市化趋势。比如,伦敦在离市中心50公里半径范围内建成8个卫星城,引导了54万人外迁。1980年,美国全部城市化地区居住在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外围密集区的人口比例为48∶52,像纽约、费城、旧金山、华盛顿等大城市,一半以上人口在环城郊区就业和居住。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中央财政下拨168亿元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 各地国五条细则解读 一线城市趋紧二线偏松
- 大城市治堵反成“堵城” 限行被指转嫁管理责任
- 限购城市涨幅高于非限购城市 楼市反弹风险隐现
- "北上广"限车方案各不同 大城市治堵出路在何方?
- 新华视点:城市治堵,以“卡”为主?
- 广州突行汽车限购 城市治堵到底应该靠什么?
- 中央财政下达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奖励资金15亿元
- 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趋势日益明显 无法真正融入城市
- 人口和计生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