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他山之石:纽约、东京、巴黎、莫斯科的治堵良方

纽约:曼哈顿“精英”八成坐公交在全美各大城市中,纽约居民走路上班或利用公共交通上班的比例都是最高的,纽约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美大城市里为最低。纽约公共交通主要由纽约大都会运输署主管。从1982年开始,在政

纽约:曼哈顿“精英”八成坐公交

在全美各大城市中,纽约居民走路上班或利用公共交通上班的比例都是最高的,纽约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美大城市里为最低。

纽约公共交通主要由纽约大都会运输署主管。从1982年开始,在政府财政支持下,纽约大都会运输署耗资720亿美元(约合4824亿人民币)在纽约建成了北美地区最大的公共交通系统,公交、地铁和通勤火车网络布局合理,相辅相成。纽约共有24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线路总长1300公里,468个车站遍及全市各地。工作日每天平均运送500多万人次,比美国其他所有城市地铁运送的乘客总和还多。纽约还有5900多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230多条,很多地铁和公交线路都是一年365天、全天24小时运转。连接纽约和周围地区的通勤火车也为往返纽约上下班的人提供经济快捷的交通服务。

据纽约大都会运输署统计,80%在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工作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手段。尽管一半以上的纽约市民拥有私家车,但仅有三成市民使用私家车上下班,因为公共交通相比私家车更便捷和实惠。纽约市政府实行“公交先行”,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在规定时段未经许可,其他车辆不准占用公交车道。另外,纽约市政府通过征收燃油税、过桥、过路费、高额停车费来限制私家车出行,还设立了拼车专用车道,鼓励私家车主上下班拼车。这种车道只允许车内乘坐3人或3人以上的车子行驶,否则将被罚款。(记者荣娇娇)

巴黎:交通高峰期间尽量不罚

尽管巴黎也会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和一些重点地段出现堵车现象,但通常不会很严重,只是行车速度比通畅时有所减慢,堵“死”的情况几乎从未出现过。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有关部门在多方面的积极努力。

首先,巴黎市经过长期建设,公路质量与配套设施堪称世界一流,不仅公路网四通八达,路面状况良好,而且交通标识设置明显。在一些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上,设有电子显示牌,循环显示交通信息,帮助司机提前做出选择,尽量减少拥堵。据巴黎市警察局交通管理部负责人奥利维耶·帕克特介绍,为改善城市交通,巴黎市内主要路口的红绿灯附近均设有测速仪,监测不同方向车辆的行驶速度,自动分析道路畅通程度,及时更新反馈至巴黎市警察局交通指挥中心系统,帮助其自动调控不同方向的绿灯通行时间,以保证各方向车流相对畅通。

其次,巴黎市还采取了一些“曲线救国”的措施来减少拥堵。为减少交通事故及其引发的拥堵,巴黎市有关机构在车与人这两方面严格把关。在法国,驾照考试通过率一直不高,一次性通过者更是凤毛麟角,但严格的考试保障了法国司机的整体水平。同时,尽管法国负责车辆检验的是私营车检中心,但严厉的问责制度却保障了法国车检的公正性和严格性,确保上路行驶的车辆都是安全车。法国交管部门主张更加“人性化”的管理,逐渐形成“两不罚”共识,即轻微违章不影响交通者不罚,交通高峰期尽量不罚,目的就是确保道路畅通。但有两种情况属于“罚你没商量”,即严重超速和违章停车,后者正是路面堵塞的罪魁祸首。(记者尚栩)

东京:好公交让人迷恋大都市

日本东京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集中了日本全国1/10以上的人口,拥有各类机动车约450多万辆,但平常却很少遇到道路被堵死的现象。多年工作生活在东京的记者认为,东京少拥堵的情况得益于多管齐下、硬件软件的协调管理。

首先是完善的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在硬件方面缓解了拥堵问题。目前,东京的公路网主要由3条环状总长320公里的高速公路、10条国道和数百条普通公路,以及1222座总长72公里的桥梁、112个总长37公里的隧道、735座总长42公里的步行天桥等等构成,总里程长达2.4万多公里。此外,东京还有13条运行线路超过400公里的地铁线以及承担东京年间客运总量一半以上的电车线路。

其次是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从软件方面化解东京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在汽车还不多的50年代,日本就出台了包括《公路交通法》《公路运输法》《高速汽车国道法》等法律,对道路管理者、使用者等拥有的权利和应遵守的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不仅是驾车者步行者还是乘车者都享有道路使用权,道路管理者必须依法尽可能满足各类使用者的要求、打击非法行为,保证交通畅通。尊重弱者、行人优先是必须遵守的规范。

第三是公共交通系统。东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行人出行提供便利,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东京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这是在东京生活和工作的人的共同感受。据统计,在东京中心区居住的人大部分在步行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即可找到适合自己出行的或地铁或电车或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方便、快捷、廉价的公共交通网,成为许多人愿意承担高额生活费而在东京生活的主要理由之一。(记者刘浩远、蓝建中)

莫斯科:考虑征收车辆拥堵费

“交通拥堵”如今是莫斯科市民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在IBM公司今夏公布的“全球上班交通最痛苦的城市”排名中,莫斯科位列第四,排在北京、墨西哥城和约翰内斯堡之后。另据俄《共青团真理报》日前所做的民调,42%的莫斯科市民将交通拥堵列为市政问题的“首恶”。在这里驾车,每天被堵上两三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记者更曾在莫斯科三环路上亲历过长达七小时的拥堵。

先搞城市建设,再搞交通配套设施规划,被认为是导致莫斯科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除了车辆保有量高外,其他原因还包括:一、市区停车位缺乏,大量路面被占用。调查显示,由于自家没有固定车位,近六成车主将车停在附近马路上,使本已狭窄的道路更加拥挤,一些四车道路段甚至因此变成了单行道。二、交通基础设施承担大量过境运输功能。三、城建规划不合理,政府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多集中在市中心,导致城市中心区域人流和车流过于集中。四、在干道附近修建大型商业、娱乐中心或住宅楼,导致交通更为拥堵。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落后,新建住宅小区交通配套设施不足。六、6000余辆特权车辆在道路上不受限制地行驶,加剧了交通拥堵。

莫斯科交管部门日前表示,根据交通发展战略,市政府将考虑对驶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拥堵费。但也有专家指出,征收拥堵费后,那些特权车、公车及高收入人群的车辆将能够凭借许可证在莫斯科市中心任意行驶,这将构成一种新的社会不公平。(记者魏良磊)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