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新经济”正待崛起——上海实施营改增一周年侧记

初春时节,浦江水暖,阳光明媚。2月21日,时逢营改增上海试点实施一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上海感受改革带来的新气息。一向谨言的上海人对营改增却是不吝赞美。——“营改增让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低谷中获得提升。”

初春时节,浦江水暖,阳光明媚。2月21日,时逢营改增上海试点实施一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上海感受改革带来的新气息。一向谨言的上海人对营改增却是不吝赞美。

——“营改增让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低谷中获得提升。”

——“营改增让我们创新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营改增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完善税制的态度和决心,提升了我们的投资信心。”

种种迹象表明,以现代服务业为标志的“新经济”正待崛起。

“第三方”服务获助力

上海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与进出口商品检测业务相关的公司,自然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去年的业务量还是出现了7.8%的增长,主要是实施营改增带来的进项抵扣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使得公司有能力拓展业务。”该公司财务总监姜焕秋对记者表示。

在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该公司实验室,排列整齐的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令人印象深刻。记者注意到,一台圆形的机器人正在用“手臂”分拣装有样品的小瓶,非常灵活,工作人员则用扫描枪把各种样品的数据上传电脑进行数据整理。实验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经过提取样品这一环节后就没有了人工操作,以避免人为干预,受检测的样品种类繁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房屋装修后甲醛残留、水中的杂质、空气中的雾霾等。

“这些仪器价格不菲,少则一台五六十万元,多则两三百万元。有的实验室有50台仪器,投入很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营改增帮了大忙,因为购买设备可以做进项抵扣。姜焕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2年,公司固定资产购进6439.44万元,同比增长17.36%。1—12月共抵扣进项税额1982.02万元,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减少税收918.65万元,降低1.02%。“增值税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她说。

同样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上海欧亚电气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是一家法国外资企业,主营业务主要是为电子、电气各个产业链客户提供技术服务。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2012年营改增给公司带来的税收减负政策效应明显,并促进了业务量的增加,预计今年会有一个更好的增长。”

试点初期,紧邻上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江苏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只能干着急。公司副总工程师郝忠敬说,从2011年他就不断打听什么时候搞营改增,“只能心急火燎地盼望营改增快点实施。我们已经做好计划,投资40亿元,做成世界一流品牌的检测机构。”他信心十足地表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商品、服务和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仅靠政府机构检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公共环境事件,第三方检测会增强公众的信任度。”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

推动技术提升和产业深化

上海起凡数字技术公司是一家软件开发和服务的企业,由于受制于成本和资金压力,业务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公司副总裁沈结强介绍,自营改增试点以来,公司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优化内部管理,整合业务链条,对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如美术、音响等进行外包,大大突破了业务上的瓶颈。同时,及时转变思路,增加创新型设备投入,提高了产品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了企业发展和收入提升。2012年1—12月,该公司整体减少税负1732.16万元,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实现收入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9.3%。沈结强表示,“受益于营改增,公司的专业水平有了长足的提升,经营规模得以扩大,使公司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他建议,尽快把邮电通讯和房屋租赁纳入营改增的范围,公司会更有竞争力。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软件技术公司经理曹敏洁认为,营改增从制度层面解决了服务业的税收瓶颈问题,有利于开拓服务业市场,延长产业链条。“由于中下游企业有一定的减税效果,推动了上游企业的业务增长,公司2012年度销售收入达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他说。

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璟表示,公司视营改增为战略机遇,主动申请将电视广告服务业务实行营改增,并将关联业务也纳入营改增的范畴,如设计、制景业务,幻维数码制作业务,技术运营中心设备服务等,进一步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由于公司下游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抵扣进项税可以达到降税目的,一些企业投放广告不降反增。“经过业务整合,尽管2012年经济形势趋紧,我们公司竞争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强,2012年公司全年完成销售收入逾47亿元,取得利润约5.4亿元。”钟璟说。

传统的物流企业同样也在进行产业链革命。上海安吉速驰物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邹若凡表示,他们主动配合营改增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更新投入,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公司把非主流业务主动外包,省掉了一定的人工成本。通过这些措施,2012年公司的税负下降了1.9%左右。

超大型物流企业上海交运集团公司总裁朱戟敏表示,尽管公司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税负上升现象,但去年下半年情况已明显好于上半年。他说,公司经过建立物流集中采购平台,增加进项税抵扣,并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了运营能力。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以能源和化工服务为主业,位居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09位,职工约3万余人。在进行产业链细分后,因抵扣链条延伸,营改增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显著效果。财务部总经理李宁向记者介绍,2012年集团整体减税4100万元。与此同时,公司抓住改革带来的机遇,加快技术创新,聚焦主业,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利润11亿元,纳税总额18亿元。

“看不见的手”正在发力

仅仅一年,营改增试点即给服务业带来了解决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扩大业务领域、提升议价能力四重利好,大大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包括民间资本向服务业集聚。

统计显示,上海市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5.31亿元,比上年增长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29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918.83亿元,增长16.5%。

2012年国际经济整体低迷,给中国进出口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营改增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大举措,对于广大试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如果没有营改增,现代服务业很难获得大的发展。”一位从事服务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营改增正像一双“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中国“新经济”的崛起,为中国经济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新图景。而这只手,正在从上海向全国延伸,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营改增正在引领中国经济走上新一轮改革的征程。

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经济改革利好措施出台,将释放中国企业的正能量,使中国经济从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门槛。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王劲松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