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媒体调查称公款吃喝惯于打白条 一桌能吃十几万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公务接待一直是乡镇日常开支的一个大项。王先生以前在邓州市穰东镇政府上班,他告诉记者,以前上级部门来镇里检查指导工作,一般都在外边的饭店就餐,开饭店的也热衷于接待,但赚来的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公务接待一直是乡镇日常开支的一个大项。王先生以前在邓州市穰东镇政府上班,他告诉记者,以前上级部门来镇里检查指导工作,一般都在外边的饭店就餐,开饭店的也热衷于接待,但赚来的利润一般都是应收账款,因为往往不是付现金,而是打白条:

王先生:上边来人大部分是在外边餐馆吃,那时候基本都是欠账。开饭店的都是和政府领导有点关系,想着钱好要,但是有些就没有要来钱,只好关门。

从去年开始,河南省在乡镇推行公务灶制度,公务接待就在机关食堂,定额支出、定员陪同,基本上不和外边餐馆饭店打交道,接待费用也大大降低。

河南新野一位乡镇干部:纪检委定期都得进行暗访,公务灶成天都没人,上面一说不让喝酒,上面就不怎么来了,打个电话就部署了。俺们早几年就是这个情况。

有专家认为,除了建立公务灶节省开支,推动基层单位财务公开,是治理公款吃喝打“白条”的最好方法。如果每一次吃喝费用、吃喝者和菜单等信息都能“晒”到公众面前,如果每一笔财务预算及报销都能在阳光下透明运行,“白条”就不会那么猖獗了。

可能对于酒店经营者而言,当务之急是这几十万的白糖能够变现,更长远是希望,这样的事越来越少,这样的事当然是指欠钱的事越来越少,但是吃饭的消费者却不能少,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一层关系,酒店餐饮的经营者,与公务消费之间,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既希望你不要打白条,又希望你经常到我这个店里面来吃饭,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微妙的关系,我们也采访了一位当年从事酒店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者。

记者:到酒楼吃饭的人,公款接待的比例大不大?

酒店经营管理者:一般来说开餐厅的都是靠公款消费。像中档餐厅的话,是公款和私人消费各50%、60%。越大的餐厅、越豪华的餐厅公款的消费的比例是越大,可以到八、九十的公款消费。

记者:他们吃完饭是马上买单吗?

酒店经营管理者:只要是公款消费没有一家是现场买单的。只要是公款消费有一个结帐的程序,要不然就是在乡镇下一级的打白条,在我们就是城市里面的,所谓的就是签单。

记者:像您说的营业额的流水占到了60%—70%,如果不及时结帐,多少餐厅可以维持下去?

酒店经营管理者:一般来说,可以维持下去的可能就是当地的老板的亲戚,他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或许是同学和朋友经营的餐厅可以经营下去,因为你结帐,有熟人可以随时结帐,如果说是个人没有背景的话,一般就自己贴钱,刚开始还可以贴的起,因为每天都有流水不能吃,因为菜、肉、米面天天都在购买,所以说能维持下去的人就不多,只要没有这个身份背景基本上维持不下去,但是因为他是一个主体,谁做生意都希望能靠上这样的有钱单位,因为老百姓消费标准低,公款消费标准高,你的利润就高。

记者:他们的标准是怎么定的。

酒店经营管理者:公款消费三五千是最低的,在公款消费里头的菜款不占主体,酒水钱比菜款贵,一桌子菜可能就三五千,但是你随便喝上两瓶好酒的话远超过你菜款的价格了。

记者:最好的话一顿可以吃多少钱。

酒店经营管理者:我办过的餐饮十多万一桌。

记者:十多万一桌都吃什么啊。

酒店经营管理者:鳄鱼肉、孔雀肉、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最好的。在我们当地,三五千是很正常的,稍微好一点基本上都上万。

记者:像这种消费完了不给钱,要不回来帐,这种情况是不是非常普遍。

酒店经营管理者:如果是大餐厅,有一定背景可以结上80%的欠款,如果没有背景的话,仅以个人创业这样的话,结不上款的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就算是去结帐也得看很多人的脸色,先要通过办公室,完了以后办公室签完字,核对完了以后找领导,领导签完字以后找财务,到了领导那说领导不在,到了财务那说没钱,这个时候你还有希望,等到某领导,突然调走了,这个钱基本上结到的钱的希望就不大了。如果在乡镇下面的很多的村干部,把餐厅吃垮的这样太多了,虽然我没有相对的背景,但是我家里有亲戚是在接待处我有这个便利条件。他可能十个餐厅都签单,如果你有这层关系的话,他可以给你结,他可以把别的餐厅不结先给你结。千真万确,单位领导给你个人关系好,算一股吧,行,算你5%的干股,这是隐形的,你就可以保证你这方面的收入源源不断接待在你这。所以说只是结帐好结不好结,有的时候结不上的话,通过别的单位给新领导打电话,结多少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没有这个关系,连间接关系都没有,你这个东西就等于打水漂了。

主持人:你作为业内人士,对于公款消费您是怎么看待的。

酒店经营管理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这样。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