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泰国总理府官员6月18日透露,根据财政部上报的数据,2011-2012年产季实施的大米收购政策共造成1360亿泰铢(约44亿美元)的财政损失。泰国总理府部长瓦拉特·拉达那功说,这一数据来自财政
本报讯 泰国总理府官员6月18日透露,根据财政部上报的数据,2011-2012年产季实施的大米收购政策共造成1360亿泰铢(约44亿美元)的财政损失。
泰国总理府部长瓦拉特·拉达那功说,这一数据来自财政部下属的会计核算委员会。
大米收购政策又称大米典押政策,是英拉政府自2011年10月开始实施的惠民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泰国政府以1.5万泰铢/吨的价格收购粳米稻谷,以2万泰铢/吨价格收购茉莉香米稻谷,均远高于市场价格。
本月初,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警告说,大米收购政策导致泰国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损失,2011-2012年产季损失高达2000亿泰铢(约65亿美元),这可能对泰国信用评级造成负面影响。
泰国总理英拉18日出席内阁会议后表示,内阁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尽快调查当前国内所有粮仓的库存状况。她说,尽管大米收购政策导致巨额财政损失,但它使广大粮农受益,并刺激了经济发展。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裁定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违规 商务部表
- 棚改政策不断出台:还上经济欠账 补上民生短板
- 贵州将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
- 央行反思定向降准弊端 货币政策或将进入观察期
- 货币政策重点整治“钱太贵” 多管齐下降低成本
- 泰国通过两铁路项目 未来直通中国
- IMF: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财政政策
- 技术性贸易措施致我国出口损失约662亿美元
- 金砖国家货币政策各奔东西:中国定向降准 印俄连续加息
- 欧债收益率跌至数百年最低 宽松政策和避险需求所致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