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科研:钱多了更要问效——写在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展开之际

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监管暨启动科技部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已经启动,今年6月至9月,科技部将抽选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较多、科技经费数额较大、此前未及时整改到位和被举报且具有明显检查线索的多

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监管暨启动科技部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已经启动,今年6月至9月,科技部将抽选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较多、科技经费数额较大、此前未及时整改到位和被举报且具有明显检查线索的多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派巡视组择机开展现场巡视检查。

据介绍,“十一五”以来,科技部对执行过程中的近3000个课题开展了专项审计,共涉及财政资金433.87亿元,经费覆盖率达70%;对全部10400个结题课题进行了结题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涉及财政资金992亿元。检查显示,项目(课题)承担方的科研经费转拨、挪作他用现象时有发生。

科研不差钱,差问效

统计显示,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多,科研经费大幅增长。2012年,全社会用于研发活动的支出达10240亿元,占GDP的1.97%,科研经费占GDP比重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说:“近年来,国家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直线上升趋势,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经费2009年度为70亿元,2011年度达到120亿元。但是,国家的巨额科研经费投入效果还不理想。如果不尽快解决‘功利病’,必将损害科技创新和发展,影响我国在关键历史时期发展的后劲。”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邢定钰也表示:“我是在重点实验室搞科研的,我有个深切的体会,中国现在的科研不差钱,差时间!”他谈到,一个项目一般要开好几个启动会、评估会,每年要开总结会,2年要开一个中期会,5年要开总结评估会。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沈保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已形成了多渠道投入的格局,各部门资助基本上独立运作,使少数同一研究内容的申请可以从多个渠道得到资助,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近日,厦门大学召开纪念陈景润诞辰纪念会,陈景润精神再次被人颂扬。其实在今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几位老院士不无感慨地回忆到陈景润:“在艰苦的年代,搞科研的条件较差,但却能够产生华罗庚、陈景润,能够研制出‘两弹一星’,令世界瞩目。可现在,仅以基础研究领域为例,有多少基础研究成果在世界上起到引领作用?”

对于“产出”的追问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负责科研实验室和装备管理,他介绍说:“目前,科研单位和大学大多以发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作为评价标准,这种简单化的评价机制会使学者为发表SCI论文而研究。”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我国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居全球第一,但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必须改变我国科技评价指标体系重数量不重质量、重产出不重应用、重短期不重长远的倾向。

葛均波坦言:当前部分课题立项中存在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根据《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项目咨询组对中科院院士、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和普通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由于科研管理体制缺乏真正的学术评价,一些专家评审流于形式,从而滋生出一系列的伪科学怪现象:托人情、跑关系、送礼,学术会议成为变相公关活动;很多科研工作者因为忙于跑关系、做申请,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深入课题研究。

科学家们的思考

针对当前科研领域的不良现象,多位专家纷纷提出建议,呼吁从课题立项、成果评审、评价方式、经费分配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完善,使我国科研体系强身祛病,远离功利和浮躁。

处方一:科学立项,分好用好每一分科研经费

葛均波建议,尽快完善科研经费的“评审”、“资金管理”、“结果监管”体制;建设公平透明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同行能够相互了解获得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的情况,发挥群众监督的民主管理作用,杜绝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科研腐败现象滋生;加强科技人员学术道德教育,加强诚信制度化管理。

处方二:科研评价不能唯SCI是举。

“在发达国家,与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办法由政府制定,具体评价工作一般都委托给专门的属于中介组织的评价机构,由第三方专家们去进行。”蓝闽波认为:“我国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组织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技评价方法,让科研人员从过度竞争的格局中解脱出来。”

处方三:完善科学正向的奖励分配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院士褚君浩说:“申请到一个项目提成多少、发表一篇文章奖励多少,类似这些‘计件制’的奖励方式,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科研体制机制的完善,应该逐步减少这些奖励,增加科技工作者们的固定收入。”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建议,科研工作者的收入和科研经费基本脱钩,给予科研工作者固定年薪和津贴,保证他们能体面地生活、工作,创造一个潜心科研的大环境。

清华大学教授、院士王光谦说,莫让青年科研人员沦为“农民工知识分子”,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经费预算制定和支出结构。要切实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地位。青年科技人员初上岗应该享有与副教授、教授同样的开展科学研究与指导研究生的学术地位和权利,改变目前青年科技人员学术地位低下的局面。

沈保根院士认为,国家应大幅提高基础研究项目的单项资助强度,减少科研人员申请项目的次数。让基金管理工作人员从应付大量申请和评审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质量管理上。

巡视检查,拭目以待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说,财政科研经费是公共财富,要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面对科技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科技界必须自省、自警、自律,更要自重,要真诚地接受社会监督和检验。

“目前很多课题组成员不了解科研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科技部条件与财务司会计与监督处主管处长在谈到科技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说:“如招待费、礼品费、手机通讯费、汽车燃油费等个人消费性支出是不可以用科研经费支付的,但由于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性质多样,经费来源多样,如果不仔细研究和学习科研课题经费使用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就可能‘想当然’。”

“巡视检查,是丈量经费管理水准的一把标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醒着人们。”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巡视检查将成为一项常态化过程监管服务制度。依托巡视检查,科技部还将对课题承担单位提出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此次巡视检查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齐小乎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