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供暖时,供暖费再次成为北方家庭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向来被看做与煤炭价格挂钩的供暖费,在煤炭价格经历了近两年的下滑后,却依然坚定不移地保持原价。这让公众纷纷质疑,为何供暖费如此
又到一年供暖时,供暖费再次成为北方家庭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向来被看做与煤炭价格挂钩的供暖费,在煤炭价格经历了近两年的下滑后,却依然坚定不移地保持原价。这让公众纷纷质疑,为何供暖费如此“坚挺”?
供暖企业“微利”运行
从2004年起,由于动力煤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开始上升,到2011年达到顶峰。以现在居民供暖所需的5000大卡和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价格一度攀升至每吨680元左右。然而短短两年间,曾经炙手可热的动力煤价格急剧下跌,跌至今年每吨400元,价格可谓“一夜入冬”。
然而,骤降的煤炭价格并没有让供暖公司的成本下降多少。北京森燃供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丽介绍,煤价的确是制约供暖成本的主要因素,但却并非唯一因素。除了煤(锅炉用煤)之外,水电也是供暖浮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记者了解,煤炭成本占供暖企业总支出的70%。但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冬娜释道:“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煤炭价格降低了,但是由于运费、人工等其他成本的上涨,实际上已经消减了煤炭价格的降幅,所以对供暖企业的进煤成本来说,基本上没有变化,也就无力降低供暖价格。”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事实上,在供暖这个“微利”行业,正常盈利对很多供暖企业来说早已是一件颇为奢侈的想法。在2010年供暖费上调前,多数供暖企业在供暖时早已“入不敷出”。直到2010年供暖费上调后,才勉强达到“微利运行”。而相比跟煤炭相关的浮动成本,管网建设的固定成本反而要高很多。这部分投入造成的“负盈利”,远远不是煤炭降价带来的成本降低足以抵消的。
维持现状已属不易
“别说降价,现在能维持供暖费不上涨就已属不易了。”韩晓平表示。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供热办主任王爱民曾对北京今冬供热价格的制定作出过解释,现行的供热价格是2001年制定的,当时煤炭每吨售价不到300元。而过去十几年煤炭价格上涨了两倍,人力、水、电等成本均大幅上涨,价格却始终维持原状。此次煤炭价格虽然下调,但按现行供暖价仍不能弥补供热成本。因此,北京市一直实行政府定价,供暖价长期倒挂并实施政府补助。
“公共事业价格与一般商品不同,一直受政府管制。在前些年煤价高得离谱的时候,各地的采暖费却因为涉及民生而不能上涨。那多出来的成本去哪了?一部分被供暖企业自己消化,国家再给予一部分的免税优惠政策,另外地方政府还给一定的补贴,才能勉强维持暖企的运营。而现在煤炭价格开始下降后,供暖企业可能有了一定的微利,但仍然无法就此断定是时候该放开供暖价格了,还需要考虑得更周全。”韩晓平说。
事实上,相比于北京市的倒挂补助政策,其他的二、三线城市政府可能会无钱对供暖企业进行补贴,这对当地的供暖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刘冬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供暖最为紧要的东北地区为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目前收取高达每平方米40元的供热费。但当地某供暖企业曾对她透露,该企业供热所使用的是5000热卡的煤炭,在2011年时的原煤价格为每吨580元,根据当地物价局等多部门成本核算,热电联产的供热成本费为每平方米46元左右。如今,该企业进货的原煤价格虽然降为每吨550元,比2011年下降了5%,导致供热成本下降了3%,但平摊到供暖费上,每平方米下降不到1.5元,目前的供热成本为每平方米仍在44元以上。相对于每平方米收取的40元供热费,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而就算是北京,如今的供暖费标准也未必能一直坚挺下去。
摘自《法治周末》11月17日作者李飞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电改加速利好用电大户 电解铝企业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 访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 货币政策重点整治“钱太贵” 多管齐下降低成本
- 石家庄为空气监测站“雇管家”实现委托第三方运营后,全
- 上海市财政局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
- 印度复制古吉拉特奇迹 或将推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
- 大豆补贴“新政”加速农产品价格改革
- 欧盟再次大幅下调移动数据漫游价格上限
- 发改委出台海上风电价格政策
- 5月半数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