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由于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具备了粮食生产和储备的天然优势,有着“第一粮仓”的美誉。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收购总量预计达1300亿斤,粮食总产量、增产量、商品量、净
黑龙江省由于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具备了粮食生产和储备的天然优势,有着“第一粮仓”的美誉。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收购总量预计达1300亿斤,粮食总产量、增产量、商品量、净流出量均稳居全国首位。
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竞标中以高分胜出,带给黑龙江省一次粮食仓储改造、提升粮食产业链附加值的重要机遇,而对于整个中国的粮食安全来说,意味着建好更有保障的“粮食长城”。
一个粮库主任的喜与忧
黑龙江省集贤县福利粮食储备库主任宋德和今年的情绪有点复杂,用他的话来说:“一会儿喜来一会儿忧。”
喜的是,黑龙江省今年粮食又获大丰收。作为一个主要靠粮食仓储吃饭的企业,是一个过舒服日子的绝佳机会。尤其是福利粮库所在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二九一等几个大农场,粮源充足。忧的是,由于仓储不足,眼看着这么多粮食却收不进来,只能干着急。
福利粮库目前有效仓容为10.5万吨,包括17个平房仓,26个立筒仓。一些库房最早建于1975年,由于库房陈旧,已经严重影响到储粮的品质,并给农民卖粮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等、靠不如自己先干。宋德和召开职工大会,和130位员工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决定,自筹资金480万元,在仓库院内空地上修建一个可容纳4.5万吨粮食的简易罩棚。
10月末,当记者来到位于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的集贤县福利粮食储备库时,寒气逼人,但这里的简易粮仓工地却忙得热火朝天。以大型钢结构为主体的罩棚已经大致搭建好钢体骨架。“再有半个月就可完工,能赶上11月16日收粮。”宋德和说。
之所以下决心做这个工程,宋德和说:“从小处看是涉及到企业效益,从大处看是涉及到国家的粮食储备安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传统的露天坐囤堆放,这么大的地方只能存放粮食1万吨左右。建这个罩棚一次性投资大,但存粮是露天仓储的4倍,两年即可收回投资。
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仓储维修力度,黑龙江省成为重点支持省份,这让宋德和以及他的员工很兴奋。“如果能把现有的仓库改造维修,就可缓和辖区内的农民卖粮难问题。”他说。
记者在亟须维修的18-27号立筒仓看到,该仓房基础构造稳固,外观良好。但从附属设施粮食提升机上斑驳的锈迹可以看出,仓库已久经风雨洗礼。宋德和介绍,按到粮库调研的黑龙江省粮食设计院的专家提出的维修建议,仓房维修概算合计37万元。加上其它17个仓房维修,总计概算投资为310.05万元。
宋德和建议说,如果国家能够支持新建一批,让一些年代已久、没有维修价值的仓房报废掉,对粮食安全储存的意义会更大。
“第一粮仓”维修任务繁重
不仅是福利仓房维修任务繁重,位于“黑土地”核心圈的富锦长安粮库也同样面临着仓储严重不足的问题。该粮库年经营量5万吨,总仓容7.61万吨。
记者在粮库看到,建于2000年的简易库房仍在储存大豆。粮库主任刘建华告诉记者:“由于仓房墙体较薄,热的时候里面温度达到40-50度,很不安全。”
也正因如此,该粮库自筹资金近400多万元,2011年修建了一个仓容为1.7万吨的标准库房。“这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刘建华说。
富锦长安粮库所在地区佳木斯市今年粮食产量增幅很高。2012年因仓容不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有约65万吨粮食露天囤储存。全市需要维修改造仓容50万吨,其中平房仓35万吨,立筒仓15万吨。
佳木斯市财政局副局长乔明宝对记者说,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仓房通过维修改造,在保障粮食储存安全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举两得。
事实上,仓储紧张的现象在黑龙江省普遍存在。省粮食局副局长金辉对记者说,黑龙江省收储能力严重不足和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同时并存,粮食收储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1亿亩,同比增加260万亩。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300亿斤,比上年增加148亿斤,粮食商品量将达到1075亿斤。截至10月末,扣除全省有效收储能力479亿斤和粮食加工、饲料等社会多元主体提高收储设施利用率可多收购200亿斤,国家和省里加大投资力度,解决收储能力173亿斤,全省尚有粮食收储缺口223亿斤,省里将通过租用场地、露天坐囤等措施加以解决。
金辉说:“这次中央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支持重点省,对黑龙江是个巨大的鼓舞,对于改善粮食主产省粮食仓储条件、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提高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缓解农民卖粮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收储能力,黑龙江省已经在今年初加大了粮食仓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指导市县政府和企业通过内部挖潜、自筹资金维修改造仓容、临时租地扩场等措施扩大收储能力。
金辉还表示,除了仓储紧张外,粮食储存还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及区域间平衡的问题。仓储改造将有利于缓和这些矛盾,也会有利于下一步调整粮食作物的品种。
集中财力打造“天下第一仓”
中央财政资金在关键时候出手,让黑龙江省粮食仓储企业进入“黄金时代”。
黑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高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央财政采用公平竞争的手段分配专项资金,对黑龙江仓储构建合理格局有重要意义。这次支持项目之多、投入资金之大为历年之最,对于纳入重点维修改造省份加快改善粮食仓储条件将发挥重要作用。
高大伟说,这个办法让基层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国家的意图,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显示了资金分配的专业性、科学性。
集中财力办大事,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对此感触颇深。他对记者说:“这是用了1年的时间干了11年要干的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平均分配的思想,在资金分配上实现了质的突破。”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的改变也有效推动了地方先要钱、后做方案的做法。按照国家部署和省的有关要求,自去年11月初,黑龙江省“粮财”两家密切合作,对全省危仓老库进行了摸底排查。经过2个月对企业仓储设施、设备维修改造需求进行实地调查核实,设计了覆盖仓容、烘干塔、地坪等11个方面的8张调查表,摸清了家底,形成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规划。
然后按轻重缓急,确定了维修改造批次及时间,并聘请专家设计了20项维修改造标准。明确了维修改造具体内容和方式并进行了工程概算分析,制定了“危仓老库”修复规划和相关配套措施。起草了《黑龙江省2013—2014年“危仓老库”修复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绩效考评办法、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原则、范围、步骤、资金测算依据、出资原则。
黑龙江省财政厅经贸处处长张鹏说:“这些基础性工作,都由财政部门和粮食部门一起完成。”
高大伟说,黑龙江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资金,为了确保粮仓改造的质量,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措施。此外,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制定下发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检查验收文件,确保项目完工后达到预期效果。
在配套资金上,黑龙江省尽管财力有限,也想尽办法力保配套。高大伟说,省里安排涉农整合资金、粮食风险基金和市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企业自筹资金20多亿元。
在未来粮仓的建设上,吕维峰还提出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到粮食安全,应瞄准世界一流国家的粮仓建设,使我国的粮食收储事业向现代化目标迈进。”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阿根廷违约的蝴蝶效应 或引发粮食危机
- 陕西:粮食增产后遇到的“瓶颈”
- 河南创新方式核查粮油仓库维修改造项目资金
- 俄罗斯粮食出口同比大涨五成
- 粮食十连增背后的资源环境难题
- 气候变化将威胁全球粮食供应
- 中央财政支持粮仓改造实行“竞考”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
- 公共维修基金使用难渐成社会问题
- 粮食单产“十连冠”是如何创造的——吉林省大力推进农
- 俄罗斯粮食出口同比增加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