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坝上,张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初具规模,2万亩土地开发成高标准农田,全部配套膜下滴灌,建成甜菜、马铃薯、蔬菜、苜蓿基地。在紧邻的工业园区内,伊利乳业、博天糖业、燕北薯业等龙头企业正在进行农特产品
河北坝上,张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初具规模,2万亩土地开发成高标准农田,全部配套膜下滴灌,建成甜菜、马铃薯、蔬菜、苜蓿基地。在紧邻的工业园区内,伊利乳业、博天糖业、燕北薯业等龙头企业正在进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两个园区互为依托,共同壮大“菜、糖、薯、奶”四项主导产业。
在河北,包括张北在内的首批12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正在建设中,每个3年6万亩规模、近亿元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相融,生产要素高度聚集,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探索。
创建“现代农发”支撑载体
“河北农业综合开发在做两件事。”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牛金禄对记者说,一个是管理信息化,打造“电子农发”;另一个是开发科学化,建设“现代农发”。其中,建设“现代农发”的支撑载体就是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牛金禄说,2012年他们搞调研,走了40多个县,发现农业综合开发存在资金散、开发层次低、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以往修修路、栽栽树,用原来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来推动现代农业,已经显得滞后了。”
2012年9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从2013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建设30个万亩以上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充分利用示范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牛金禄说,示范区的建设不同于一般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载体;也不同于工业园区项目,是相当规模的适合“三农”生产要素聚集的具有农业特色的示范区。
据介绍,示范区的建设要突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突出优势产业发展,突出两类项目结合,突出现代科技内涵,突出建设主体多元化。
“要达到‘六个好’的标准。”牛金禄说,要有一个好的干事班子、好的总体规划、好的发展基础、好的特色产业、好的管理模式、好的群众受益机制。
优化规模开发示范主体
“农业综合开发要求规模开发。”牛金禄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聚合在一定规模的区域内,会产生更大的效果。
据介绍,每个示范区,每年建设2万亩,一定3年,总规模要达到6万亩;每年土地治理项目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2600万元,3年下来至少7800万元,产业化项目依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立项情况同时跟进。仅首批12个示范区就规划总投资5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7亿元,大体相当于全省一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量。
如此大规模的集中投入,吊足了地方党委、政府争取项目的胃口。但是,示范区实行竞争立项,谁也别想轻易拿到。
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规定,示范区计划每年建设10个左右,要求11个设区市每市每年申报一至两个,按照“县级申报、市级推荐、省级批准”的竞争优选程序,通过资格审查、实地考察、竞争答辩、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网上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
每个申报县都必须编制创建示范区的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求规划要立足于“综合开发”特点、体现“现代农业”方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应符合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布局合理,选项准确,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代表性。同时,示范区的创建要具备主导产业清晰、建设规模合理、基础设施良好、科技水平先进、运行机制顺畅等条件。
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还丑话说在前头,对示范区采取“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管理机制,考核不合格撤销示范区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新的示范区项目。
亮出产业开发经营特色
“蓝天白云下的问候,为健康而种菜。”张北示范区内,这一醒目的标语亮出了示范区的产业特色。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地区,近年来的发展理念是“绿色崛起、生态立县”,培植了蔬菜、甜菜、马铃薯、乳业等九大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规划目标就是要力促“菜、糖、薯、奶”这四项主导产业的提升。
据张北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王裕禄介绍,今年示范区集中连片建设了规模化的甜菜、蔬菜等种植基地,工业园区内新上2个精深加工项目,一个是蔬菜深加工项目,另一个是年产20万吨净菜鲜薯及0.5万吨淀粉回收项目。
在首都周边的廊坊市安次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也把蔬菜作为主导产业。据安次区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郭洪杰介绍,计划3年后建成3万亩的设施蔬菜基地。
该市的固安县今年申报创建示范区,规划发展特色粮食、蔬菜、苗木花卉三大产业。县里的参花面粉有限公司目前的年处理能力是20多万吨小麦,每年收购小麦25万吨左右,本县的小麦不够用,还得从周边县市区收购。今年年底,该公司的年处理能力将扩大到30万吨小麦。
“人均一亩核桃园,五年建成核桃县。”太行山区的平山县把优质核桃作为特色主导产业,几年前提出了这一目标。现在,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9万亩,被农业部命名为“核桃之乡”。位于该县葫芦峪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规划面积26万亩,其中核桃产业园要达到10万亩,目前已栽植核桃35万株,全部采用小管出流式的高效节水措施,目标是建成以优质核桃种植为主,集高效设施农业、旅游观光、立体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园区。
“现代农业就是产业开发,按产业的思路去做农业的事情,把企业、农民、生产基地用产业链接上。”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金树林对记者说,每个示范区的主导产业都非常清晰,体现了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特别是通过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与农民与基地的对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按照规划,全省示范区创建围绕粮食、蔬菜和畜牧三个产业,重点建设三个区:首都周边高效特色农业区、河北平原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山区坝上生态区。
其中,首都周边高效特色农业区,突出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花卉等高效园艺作物生产示范、优质高效畜禽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首都“菜篮子”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河北平原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提升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山区坝上生态区,在注重生态开发的同时,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核心示范区,促进生态特色农产品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东部大胆探索 西部着墨"特色" 地方国资改革百舸争流
- 中央财政下拨4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 江苏泰兴市加强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
- 英山:栽好“摇钱树”壮大“聚宝盆”特色产业的产值占
- 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 中央将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 要求一把手亲自过问
- 陕西城固县支持乡村少年宫建设
- 云南财政:“四轮驱动”建设美丽乡村
- 幸福村居在珠海“全面开花”处级干部全覆盖式挂点村居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