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国外助进全民阅读的经验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国民阅读能力视为国家综合的要素之一,当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国民的生活习惯,国家立法促进全民阅读的善意才能最大化彰显。美国:立法和拨款推动国民阅读活动美国的国民阅读运动始于20世纪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国民阅读能力视为国家综合的要素之一,当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国民的生活习惯,国家立法促进全民阅读的善意才能最大化彰显。

美国:立法和拨款推动国民阅读活动

美国的国民阅读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批准在国会图书馆内设立图书中心。

1998年,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阅读卓越法》,将阅读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该法案的资金主要是针对高度贫困地区。国会在1999财年和2000财年各拨款2.6亿美元。

2002年,时任总统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专门就提高美国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制定了两项方案:针对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的“阅读优先”计划和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优先”计划。联邦政府对“早期阅读优先”计划的拨款逐年增加。

2009年,奥巴马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要加大儿童早期教育的财政拨款,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道路铺好坚实的基石。201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资助各民间组织开展“提高全美读写能力”的主题活动。

英国:借助基金会促进全民阅读活动

英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其主要形式为:政府通过国家公共图书馆给地方(社区)图书馆提供发展基金,支持其举办一些文学作品的推广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的读者发展活动蓬勃开展。从1997到1998年,政府划拨了2年的公共图书馆挑战基金,总额400万英镑,专门用于读者发展项目。

英国于1998年9月发起第一个“国家阅读年”,旨在促进鼓励全民阅读。政府共为86个项目提供了80万英镑的资助。2008年1月,英国发起了第二个国家阅读年活动,政府为此资助3700万英镑。

1992年,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伯明翰图书馆服务部、南伯明翰卫生局以及伯明翰大学教育学院四大机构联合发起一项旨在促进低龄儿童阅读的“阅读起跑线计划”。2004年7月,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增加政府资金支持,以扩大“阅读起跑线计划”,从而确保每个孩子在成长的三个关键时期都能得到免费的图书。目前“阅读起跑线计划”已成为全英范围内由图书信托基金协调,地方由图书馆服务机构联合学龄前机构和医疗专家共同参与的活动,其中,政府出资占20%。

日本:法律为图书文化振兴提供保障

日本在二战后多次立法,推广国民阅读运动。

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儿童读书年的决议》,将2000年指定为“儿童读书年”。2001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儿童读书活动促进法》,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儿童阅读日。2002年,日本内阁制定了《推动儿童读书活动基本计划》,具体规定了儿童读书活动的基本方针、推进体制建设、设施建设、政府财政投入等内容,使有关推进国民阅读活动的措施更加具体和可行。

2005年7月,《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法案在国会通过,同时确立日本读书周首日(10月27日)为日本全国“文字·印刷文化日”。

2007年2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新学校图书馆配备五年计划》,并专门拨款1000亿日元资金支持计划的实施。200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读书年的决议》,将2010年定为“国民读书年”;同年,民间阅读推进组织也发表了《国民读书年行动计划》,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以提高国民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

韩国:实施推进国民阅读五年计划

韩国早在1994年就颁布了《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2006年,韩国又制定了《阅读文化振兴法》,确定文化体育观光部为国民阅读推广官方机构,并成立读书振兴委员会,每5年制定一份读书文化振兴基本计划,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应据此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同时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向当地居民提供必需的阅读设施并每年至少举办一次阅读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在中小学推动阅读教育的计划;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工作场所的阅读活动;实施阅读月制度,以唤起和激励国民的阅读热情。

2008年,首个推进阅读的5年计划出台;当年,文化体育观光部拨款116亿韩元,用于支持涉及阅读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阅读教育和出版产业振兴、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实施以及弱势群体阅读保障等项目。此外,为切实推进国民阅读,文化体育观光部还将每年9月定为全国阅读月,并设立读书文化奖,向对推进国民阅读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颁发总统勋章,以示褒奖。(据教科文司《研究资料》,本文有删节)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